关乎理想与尊严的生活哲学-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关乎理想与尊严的生活哲学

2018-07-24 15:14:54 合肥晚报

  作者V.S.奈保尔(V.S.Naipaul),英籍印度裔作家。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8岁赴牛津大学求学,后定居英国,专事写作,语言尖酸辛辣,字里行间充满批判和嘲讽。主要作品有《灵异推拿师》、《米格尔大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印度:一个伤痕累累的文明》、《自由国度》、《河湾》、《抵达之谜》等。1990年获英国皇室封爵;2001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

  对于加勒比海上弹丸大小的前英国殖民地特立尼达,只有中学地理课本留下的一个模糊概念,直到读了V.S.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一见倾心,继而顺藤摸瓜,一网打尽——我不能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奈保尔最好的作品,但就其近600页鸿篇巨制的规模而言,无疑分量十足,如果你希望更多地了解特立尼达,尤其是当地的印度移民社区,这部小说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参考之一。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被认为是奈保尔的成名作,奈保尔本人也颇为得意——“在我所有的作品之中,《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最得我心。我依据儿时所看、所想创作了这部跟我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的小说。这本书也最能体现我的幽默风格。”——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吧,小说的主角毕司沃斯先生的原型,正是奈保尔的父亲,他的精神导师和文学领路人。

  毕司沃斯先生是一个身无长物的小人物,结婚无房,随妻子莎玛搬入丈母娘图尔斯太太主宰的哈奴曼大宅。在哈奴曼大宅,每一个女儿女婿都有自己的房间,每一个孩子都有睡觉的地方,每一个寡妇都被家庭接纳,是一个和谐有序,保守而严苛的袖珍版印度社会。毕司沃斯先生作为入赘的女婿,克己复礼,忍辱负重,却无法像别人一样对家庭的主宰者俯首帖耳,也不能对管理者赛老爷毕恭毕敬。

  毕司沃斯先生与大宅门内的环境格格不入,成为被歧视和嘲弄的另类,郁闷之下他们第一次搬家,并经营捕猎村的小商店。但经营并不成功,经人介绍,毕司沃斯先生得到了一个新工作,在一个叫绿谷的地方监督劳工们干活。

  丈母娘愈发不待见这个没出息的女婿,毕司沃斯先生也憋着口气要建造自己的房子。房子开建了,但是由于建材质量不行,房子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晩被雷电彻底毁了,一家人不得不搬回了大宅门。毕司沃斯先生不得不低眉顺目,小心包裹起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并最终决定自谋出路。他去了殖民地首府西班牙港碰运气,成了《西班牙港卫报》的记者,生活开始出现转机。

  混得有些模样了,他和大宅门内的丈母娘的冰冷关系也得到了一些缓和,取得图尔斯太太西班牙港的房子里租住的权力。但好景不长,图尔斯太太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对家族掌控愈发力不从心。大宅门内小家庭各自为政,大家庭开始分崩离析。

  毕司沃斯先生又一次盖房子,依旧仓促,并被意外烧毁,不得已重回大宅门。失去了图尔斯太太的威慑,大宅门内尔虞我诈,争斗频繁,忍无可忍的毕司沃斯先生终于彻底逃离了图尔斯家族,自立门户。法务官将一套看起来漂亮实则千疮百孔的房子高价卖给了毕司沃斯先生,导致毕司沃斯先生背负了巨额债务,在他临死之前也没能还清这些债务。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可以看做是一部异域版的励志故事,但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关乎理想与尊严的生活哲学——人可以怂一阵子,但不能怂一辈子——“毕司沃斯先生”可能一辈子都不甚得意,但他的信念鼓舞并催生了一个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凌 琪)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相伴阅读过暑假

  • 优势栏目

    黄梅戏版《党的女儿》首演再续历史经典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