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杜甫很忙:寄情山水 忧国忧民

2018-07-09 10:57:40 四川日报

  7月8日,由四川日报社联合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社科院共同主办的“中华优秀文化”系列之“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第三讲在四川省图书馆开讲。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担任主讲嘉宾,以“杜甫——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为题,带领成都百姓感受杜甫这位“诗圣”的另一面,并分享杜甫超出“诗人”这一身份的精神内涵。

  “杜甫被称为‘诗圣’,但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文学,实际上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闻一多称其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至今有着永恒的意义和价值。”□本报记者李婷

  “诗圣”之外:纵情饮酒也旷达,巴蜀山水多留诗

  说到杜甫,成都人并不陌生。讲座现场,徐希平从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杜甫很忙”教科书插图原著、画家蒋兆和的杜甫画像入手,进而分析了历朝历代的杜甫画像,为大家勾勒出一张大众熟知的杜甫“标准像”。

  他认为,虽然杜甫的为官时间不长,但受古代中国官本位传统思想的影响,杜甫的历代画像中都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官员样貌为主。与此同时,杜甫“诗圣”地位确立后,不少人眼中的杜甫总是神情庄重、面容枯槁、忧心忡忡,这种拈须苦吟之状令人敬而畏之,难以亲近,也妨碍着新时代环境下普通人对杜甫精神的学习借鉴、弘扬光大。

  “其实杜甫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也常借酒抒发思念家人的情感,喝起酒来丝毫不亚于李白。”徐希平举例,杜甫的思想性格十分丰富,有“放旷之性”。杜甫诗《寄薛三郎中据》曾写:“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

  自古以来诗人爱酒,在这种“放旷”性格影响下,杜甫在古代巴蜀地区居住约9年,创作诗歌近千首,既有寄情山水的诗歌,也有爱怜百姓的创作,占其全部诗歌1455首的近三分之二,在今四川省创作500余首,其中成都地区又有200多首。

  “杜甫精神”:被世界点赞,是中国优秀文化代表

  “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南宋诗人陆游曾这样评价杜甫,可见后世并不把杜甫看作一位“诗人”这么简单。徐希平说:“杜甫为什么是‘诗史’?实质上是因为他的诗歌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他本人也是飘扬在中国历史天空中的一面精神旗帜。”

  徐希平认为,杜甫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下的“仁爱”,这种“仁爱”落脚点又是苍生百姓,十分可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年少时的杜甫曾表明自己志向,那就是让皇帝成为最好的皇帝,并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民风淳朴,足见其“爱国忠心”。此外,徐希平细数,由于饥荒,杜甫的孩子被活活饿死,但杜甫在悲痛中推己及人,想到更多老百姓的处境更艰难,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个人命运着眼于对普世关注中,这种仁爱精神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得到有力印证。“推己及人,杜甫的伟大之处就是能从自己的不幸中,想到别人的不幸。”徐希平评价。

  此外,徐希平还认为,杜甫为官时怒斥横征暴敛,维护公平正义,疾恶如仇的精神,拒绝收受贿赂,勇于担当,慎独自省等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在世界上,杜甫所代表的精神也得到“点赞”认同。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上,杜甫被列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2011年,88岁的基辛格在出版的《论中国》中题词:“诞生过如此伟大诗人的国度,一定会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甘肃敦煌迎来旅游旺季

    进入暑期,甘肃省敦煌市迎来旅游旺季。游客来到古城敦煌,领略大漠风光,体验丝路风情。

  • 小暑节气 享受夏日乐趣

    7月7日,在山东省聊城市姜堤乐园,游客参加吃西瓜比赛。当日是农历小暑节气,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纳凉消暑,享受夏日乐趣。

  • 中韩友好周在兰州开幕

    7月4日,甘肃省歌舞剧院的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舞蹈《霓裳羽衣舞》。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