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敦煌莫高窟开放40年:国际合作“引智育才”促保护传承

2018-11-12 13:55:44 中国新闻网

  图为敦煌莫高窟。(资料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11月12日电 (冯志军 闫姣 高莹)“我们终究是要走的,你们将会留下来担当保护莫高窟的重任。”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格纽的“深情表白”,让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铭记了近30年。如今,莫高窟有了长期坚守大漠的专业人才队伍,阿格纽和他的团队亦“不舍离开”。

  “敦煌研究院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作为莫高窟第四代“掌门人”,王旭东对莫高窟保护国际合作的认知,始于他刚到敦煌研究院的1991年,在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现在合作的时候,你们要亲自动手,而不是我们动手,你们旁观。”内维尔·阿格纽当时强调说。

  “事实上,莫高窟的出现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在王旭东看来,这个古老石窟中至今留存着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的结晶,即是因丝绸之路而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信仰”。

  1979年,历时30多年抢救性保护的敦煌莫高窟开始对公众开放。至今年暑期,莫高窟经历了其近40年来同期最大客流冲击,游客量持续“爆棚”。这处世界文化遗产能安度“文物和游客双安全”的严峻考验,得益于国际合作下探索出的一系列科学保护和开放措施。

  图为2018年9月20日,敦煌研究院与印度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在莫高窟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敦煌研究院供图

  在莫高窟对外开放同一年,敦煌研究院与日本合作出版《敦煌石窟》五卷本,将敦煌研究院过去积累的保护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启程。随后,该院学者到日本去访问留学,日本学者也相继来到敦煌,形成了持续至今的双向交流。

  20世纪80年代,莫高窟成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地。作为中国最早迈开改革开放步伐的文物保护科研单位之一,敦煌研究院随即进一步打开“大门”,主动提出合作保护的愿望,并建立了国际合作平台,开启常态化“国际合作之路”。

  王旭东介绍说,几十年来,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个人,先后来到敦煌,不仅带来了保护设备和经费,还带来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投入到敦煌壁画的保护修复、文物病害防治、敦煌文化的研究与弘扬之中。

1 2 共2页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英国风景画背后的政治与经济

  • 优势栏目

    打开一扇新的世界文化之门

  • 优势栏目

    百位小学生“组团”递交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