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 送月饼有何讲究-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老北京人 送月饼有何讲究

2018-09-20 15:09:04 北京晚报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府过中秋的场景

  中秋前夕的北京饽饽铺

  京式“自来红”月饼

  老北京人购买月饼

  △五仁月饼

  户力平

  北京史话

  再过几天,就到中秋节了。北京有句老话儿:“中秋送月饼,送的是礼儿,走的是面儿。”月饼应月而圆,寓意吉祥,亲朋好友及邻里之间互送月饼,表达的是“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长生”的美好祝愿。那“月饼”一词始于何时?老北京中秋送月饼有哪些讲究?慈禧赐给重臣的月饼,又是什么样子?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

  北京人从明永乐年间开始送月饼

  据《中国民俗文化》载:“‘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文献,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和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荤素从食店’中均提到‘月饼’,但只是一种普通面食,为‘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并未与中秋节有任何联系。真正明确提到中秋月饼的是明代文献,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北京人中秋吃月饼习俗始于何时,未见史籍中的确切记载,至少元代以前的史料没有记述。元代熊梦祥所著《析津志》是一本专门记录大都(北京)风俗的史籍,其中写了中秋节赏月风俗和各种新上市的瓜果,但没有提到月饼。直到明代,史籍中才有了关于月饼的记述。明万历年间沈榜在《宛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条目下称:“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可见从明代开始,北京人已将月饼视作中秋食品,因“宛署”之“宛”指明清时的宛平县,即今天北京城近郊区的西部。明崇祯年间刘若愚在《酌中志》也称:“自(八月)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实际上,北京人中秋节吃月饼及馈赠月饼很可能始于明代永乐年间。“靖难之役”后,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在南京登基,次年改年号为“永乐”,1420年迁都北京。金陵(南京)的风俗素有“走月”之俗,这本是江浙一带的旧俗,最初是人们在中秋之夜,三五结伴,或游览于街市,或泛舟于河湖,或登楼观赏月华,后来演变为借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月饼、糕点、鲜果等食品。朱棣迁都北京后,许多江浙籍官员、商人及家眷也随之来到北京,“走月”之俗也就传入北京。最初只是王公大臣、富商贵族之间在中秋时相互“走月”,以后便在民间普及起来。据《明宫史》载,从八月初一开始,京城街头就有卖月饼的。人们除了买月饼,还会买西瓜、藕等,赠送亲友。等到八月十五月亮出来时,便烧香拜月,随后分食月饼、水果等,很多人家到夜尽时才散席。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我们的节日·中秋

    中秋佳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延禧宫

    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带火了线下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外一家亲 欢乐迎中秋

  • 优势栏目

    贵州高校盲人乐团:用音乐寻找光明

  • 优势栏目

    第十届中华世纪坛中秋诗会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