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2018-11-13 14:30:05 杭州日报

  一个有趣的数据:

  40%的西戏观众一个人来看戏

  场不在大,戏好则灵;有口皆碑,必有回响。一直以来,西戏的观众黏性很强,靠的就是演出本身。“西戏这三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并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对国际多元现场表演艺术有观赏需求的观众。”董怡林他们统计了几组数据:“第一,经常一个人来西溪天堂艺术中心看戏的观众占40%。另一个,一年看戏次数在10次以上的观众占30%。”

  董怡林说自己一开始还没想明白这些数据的真正意义,“业内好友用一个词点醒了我,刚需。说明来我们这儿看戏,成为了这些人的生活刚需。”

  目前,西戏的观众群体以26-36岁的都市白领和亲子家庭为主。这些观众里藏龙卧虎,有知名作家、企业高管、品牌创始人等等,都悄悄地进来,尽兴地离开。“他们往往很低调,进出都不动声色。有一回,《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萧寒来了,散场了我才发现。”

  西戏现在拥有近2300个会员,还仅仅是2018年一年的数量。“原来我们设置了会员年卡,现在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不设期限,不设人数,一直到看完年卡所有场次为止。像亲子季、舞蹈周,我们也推出了相应的季卡。这样,自由度更高,灵活性更强。”

  来西溪天堂艺术中心演出的国外团队,都纷纷为这里的观众点赞。他们不会喧哗,不会拍照,不刷微博,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们观众的素养是业内有目共睹的,当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这时候,老观众都会友好地提醒他们。”对于这一点,董怡林挺骄傲的。

  一个贴近市场的发现:

  西戏的观众对喜剧接受度平平

  去年冬天,青年导演张一弛的广播声优剧《三昧》在西溪天堂艺术中心上演。一座城市一座楼,一段情义三个人,收获了全场观众的无数欢笑和叹息。今年演出季,《三昧》作为开幕大戏温情回归。

  “中国戏剧市场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观众的视线都被其他国家的表演艺术所占据了。接下来,西戏将深入挖掘中国本土创作,聚焦于青年原创力量,发现越来越多像《三昧》这样真诚且深邃的好戏,希望能第一时间带给杭州观众。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参与制作。”

  对于这一点,董怡林还没有足够的底气。“今年演出季,有40%是国内的演出项目。大规模引进国外项目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然而中国本土的原创精品又相当有限。”

  再好的国外艺术表演,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始终存在文化隔膜。她发现一个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曾经热衷国外戏剧的西戏观众,开始转而期待亚洲乃至国内的艺术精品。

  而越深入市场,越贴近观众,得到的反馈越多,引发的思考也越深。“可以想象吗?杭州观众竟然不喜欢看喜剧?最近的日本喜剧《加油,少年!》在北京、成都、重庆、深圳都演爆了,杭州倒反响平平,挺奇怪的。2016年年底,西戏连续引进了三个喜剧,效果也一般。” 董怡林分析,这个现象也许和西戏观众群体的调性相关。“演出这个市场,每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太大了。”

  “大而全不是西戏的目标,我们更专注于小而美的东西。未来,我希望带有西戏属性的艺术空间能成为杭州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记者 厉玮)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 优势栏目

    中国书法讲座在纽约受欢迎

  • 优势栏目

    英国风景画背后的政治与经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