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杭州45载 丰子恺再“回”第二故乡-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热点推荐

“阔别”杭州45载 丰子恺再“回”第二故乡

2018-10-11 09:22:56 杭州日报

  “子恺漫画” 与竹久梦二来一次跨时空交汇

  丰子恺的嫡孙丰羽博士说,“今年是爷爷诞辰120周年纪念,我们想为他策划一次纪念展览。”在独立策展人王一竹的帮助下,原本计划在香港的一场展览,后来变成四地五场,分别在香港(两场)、杭州、北京及丰子恺故乡桐乡举办,但这并不是一场巡展,五场展览主题个个不同,只为呈现一个立体的丰子恺。

  “李叔同先生曾对爷爷说的一句话:‘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李叔同先生是他平生最崇敬的人。”丰羽说,李叔同先生让丰子恺在人格上终生保持君子坦荡荡的行为准则,同时启蒙着他对绘画与音乐的兴趣与热爱。丰子恺另一位老师夏丏尊先生,他为丰子恺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与从事文学翻译的功力。在绘画上,与竹久梦二作品的邂逅,令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上选定诗性入画,从而走上了一条弦外有余音的“子恺漫画”之路。

  其实,丰子恺并没有见过竹久梦二,而是在日本游学即将回国前,偶然在地摊上买到一本他的早期作品集《春之卷》,从此打开了新的艺术之门。王一竹说,当时丰子恺放弃了西画的学习,竹久梦二作品中的文学性给了他很大启发,转而求诸毛笔以改良中国画的突破。“我认为竹久梦二打动丰子恺的原因,就是梦二要求自己的每幅画都是一首诗,丰子恺的文学修养极高,他看到竹久梦二的画,脑子里呈现的应该是一首一首的诗歌。绘画艺术由此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丰子恺直到1964年都还在苦苦寻觅竹久梦二,其实竹久梦二早在1934年就已经过世。为让“竹久梦二与丰子恺跨时空交汇”,丰羽和王一竹多次赶赴日本,找藏有上万件竹久梦二作品的伊香保纪念馆商借展品。六次往复,老馆长为两位中国人的诚意所打动,“再加10件作品,一共50件,分文不要,我只要他们来一次跨时空交汇。”

  三大板块 全面展现丰子恺的艺术人生

  策展人王一竹说,“丰子恺是一位能做满汉全席的全才”。在杭州回顾展中,以“器识文艺”“文艺人生”“新月如水”三大板块,展现丰子恺在美术、音乐、设计、教育、文学、翻译以及交游等多方面的艺术人生。

  作为散文家的丰子恺,他写下了大量的随笔,正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作为装帧设计家的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其装帧设计往往与绘画相结合,讲究笔情墨趣,充满着诗情。作为教育家的丰子恺,他早年致力音乐教育,执教于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还编译《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等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一生翻译的著作有三十多部,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尤其是《源氏物语》是国内第一部全译本,填补了日本古代文学名著翻译的空白。作为画家的丰子恺,他主张“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常作古诗新画,尤其喜爱取材儿童题材,勾画出人情世态,意境隽永含蓄而耐人寻味,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

  丰子恺朋友圈,网络了上世纪的诸多文化名人。早年求学时,他结交刘质平、黄涵秋、关良、陈之佛、潘天寿……中年时期办学任教,他又结识马一浮、朱自清、俞平伯、林语堂、傅抱石、钱君匋……晚年,他更与广洽法师、朱幼兰等结缘,心心相印。这次杭州回顾展,大量的照片、信札、作品,勾勒起丰子恺从民国到新中国时期文艺圈的交往脉络,呈现出一个生动的艺术世界,尤其是作为特别的尾声,一些知己故友为了丰子恺旧居缘缘堂的重建,共同述说着一个“人走茶不凉”的动人故事。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我们的节日·中秋

    中秋佳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延禧宫

    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带火了线下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 优势栏目

    成都和巴黎、汉语和法语的相遇 想象力、创造力的“姐妹”花

  • 优势栏目

    李世民靠什么开启贞观之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