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夷路》讲述海上丝路华人故事-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通海夷路》讲述海上丝路华人故事

2020-10-09 10:52:17 来源:羊城晚报

  技术:见证4k起步发展  

  4k超高清的拍摄制作标准,也让节目组颇吃了些苦头。珠江频道总监、该片总策划倪卓宏回忆:“在《通海夷道》起步的2017年,全球范围内对于4K标准尚没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属于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标准不清,设备自然也是匮乏的。开机当月,摄制组才在百般协调下通过厂商采购了三台适宜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最新型号4K超高清摄像机。吴泳斌说:“当时整个广东这个型号的机器只进了5台,其中有3台都在我们组里。”此外,摄制组还采购了一批可以用来进行4K剪辑的高性能电脑和编辑软件,保证剪辑和渲染输出。

  高分辨率和高帧率带来的素材容量“爆炸”,也给摄制组带来了几倍于过去的时间成本。出国拍摄的每一晚,彭蓉都要定好闹钟,每半个小时就起床一次,换卡、导素材。“4k素材的尺寸特别大,一张卡容量256G,我们每天都要用掉七八张。尽管已经升级了读写速度最快的设备,但每拷贝一张卡也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而且还要进行双备份。必须连夜导素材,不然第二天卡就不够用。”

  摄像师们也面临着跟新机器的磨合。“如果按照高清的标准来打光和照明,4K画面上的噪点会非常突出,我们只能不停地试错和调整。”节目编导宋飞表示,“一开始的废片率难免有点高,但到后来4K的画面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片子最后汇总剪辑时,我们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哪些素材是什么时候拍的——因为一路上,大家对4k画质的掌控力一直在提升。”对此,倪卓宏总结道:“《通海夷路》刚好见证了中国4k电视从摸索起步到如今逐步完善的过程。”

  艰辛:冒险深入疟疾疫区  

  要出佳作,必须付出勇气与执著。深入肯尼亚纳奈瓦沙疟疾疫区采访抗疟利药青蒿素的经历,至今让摄制组记忆深刻。

  彭蓉回忆:“我们刚到达肯尼亚的时候,正好是当地雨季,瓢泼暴雨说下就下,衣服一天湿几次再正常不过。进入疫区那天中午,摄制组已经被雨淋得鞋裤全湿,为了方便行动,只好换了拖鞋。整个过程中,我一直都很担心大家被蚊虫叮咬——进入非洲之前,摄制组全员注射了黄热病疫苗,但是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疟疾在当时却还没有任何疫苗可打。”拍摄完毕后,当地联络人告诉摄制组:“回国后,如果你们发现有感冒迟迟不愈的情况,一定要马上跟医生说你去过非洲疟疾疫区。”对方还送了他们每人一份特殊的“手信”——青蒿素抗疟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彭蓉出差时都会将这盒药带在身边。

  耐心和恒心也是拍摄出一部好纪录片的必然要素。吴泳斌说:“纪录片里震撼人心的画面,通常是纪录片人‘蹲守’出来的,《通海夷道》也是一样。”编导侯朝霞举例:“譬如我们拍摄巴黎时装设计师刘超的故事,就先去巴黎记录他的工作日常。在此期间,我们发现他对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感兴趣,便又追拍了他回国学习香云纱、广绣工艺的过程。回到巴黎后,他花了半年时间去设计、制作,最后作品要亮相巴黎高定时装周了,我们又跟过去拍摄……前前后后,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多。”

  心得:华人精神令人动容  

  记录了39个动人的华人故事,《通海夷路》摄制组成员表示,他们感触最深的还是海外华人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和对故乡故土的依恋之情。吴泳斌感慨,在阿联酋船只密布的港口货场,每天都有无数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迪拜这个中转站进入非洲和中东的市场。“这里随便一个不起眼的档口,档主都可能身家过亿,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还是很简陋。我们中国人在国外好像总是上满了发条,经常从早上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华人身份地位的提升则是吴蓉在巴拿马采访的最深印象:“第一代华人基本上是远渡重洋做苦力的。但如今,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师很多都是当地华人,比如我们采访的黄华昌,他参与过运河旧船闸的改造,又带着团队把运河新船闸——科科利船闸建起来,他的团队里接近10%的成员都是华人。”

  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更让摄制组印象深刻。黄华昌曾对摄制组表示:“我曾很多次飞到中国寻根。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以祖国为荣。我们华人对祖国感情的最好表达方式就是不要忘本,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这些都是最好的遗产。”宋飞则举例:“我们在马来西亚采访培风中学,这个建校107年的华文学校全部靠当地华人的捐款捐物维持运转。当地华人家庭秉着子女能够承袭母语和中国文化的心愿,把下一代送来读书,但实际上他们要背负很大的压力——不进入马来西亚主流教育体系,就意味着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不能参加当地的高考,但不少华人家庭还是义无反顾。”

  吴泳斌表示,希望观众能从《通海夷道》的六个章节“随身中国节”“好吃中国菜”“最炫中国风”“神奇中医药”“走俏中国货”“走出唐人街”中,领略到中国与世界文化交融的现状:“《通海夷路》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文化,讲经济也是为了讲文化。我们的初心就是寻找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展现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之后产生的积极效应。 ”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