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临江宁府酷爱“打卡”的名地-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乾隆六临江宁府酷爱“打卡”的名地

2020-07-02 20:20:24 来源:金陵晚报

  众所周知,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极力效仿他的祖父康熙帝,分别于40岁、46岁、51岁、54岁、69岁和73岁六次南巡(下江南)。然而,仍有不少南京人还不清楚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他一生酷爱作诗,其所写诗词作品四万多首,称得上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达(诗)人。仅在南京,他就留下了描写金陵名胜古迹的诗篇350多首。他爱去江宁哪些地方,又在江宁留下了哪些诗文?因篇幅所限,笔者只选取了乾隆几乎每次必去的六处名地。也就是说,他每次到江宁,一般都喜欢到这几处“打卡”。

  五驻跸“金陵第一明秀山”

  “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罨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这首诗是乾隆第二次南巡,首次游览栖霞山时所作的《游栖霞山》。

  乾隆第二次南巡前已建成了栖霞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这样,他就从第二次南巡开始,在江宁府便有了新的住所——栖霞行宫。据《南巡盛典》记载,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五次共45天都住在栖霞行宫,可见他对此地的钟爱有加。遗憾的是,栖霞行宫毁于清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战火,现存遗址。

  乾隆南巡在栖霞山驻足之时,先后为栖霞御笔题诗《逰栖霞山》《驻栖霞行宫即事有咏》《题栖霞十景》《登栖霞最高峰眺望作歌》等100余首。

  另有一说,乾隆第一次南巡,就到过栖霞山。据清代文人《袁文笺正》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就到摄山(今栖霞山)狩猎。随着这则史料的发现,乾隆到栖霞山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写。

  六登临“万里长江第一矶”

  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的燕子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自古就是军事要地和著名渡口,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来此游览并留下诗作。

  乾隆皇帝六巡江南,不仅六登燕子矶,而且还次次为燕子矶题诗作赋。其中《燕子矶》:“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这是乾隆第一次南巡,第一次登临矶头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早年就听闻燕子矶被江水围绕,水急浪大,如今登上矶顶一看,惊涛骇浪就在脚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乾隆第三次登矶时,在此亲笔御题“燕子矶”三个大字。

  此外,乾隆六次南巡到底去过燕子矶几次,目前尚存争议。根据《乾隆御制南巡江宁诗》 史料记载,乾隆六次来江宁,次次都有吟燕子矶的诗。他先后为燕子矶作了《燕子矶》《登燕子矶观江》《燕子矶即景》《题燕子矶》等6首诗篇。由此可见,乾隆六次登临燕子矶较为客观。

  六到访“天下第一塔”

  大报恩寺塔是大报恩寺的标志性建筑,在500多年前就已举世闻名,被当代皇帝赐封其为“天下第一塔”,欧洲人称它为世界奇观。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均六次到访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御书匾额,并赋诗留念。“登塔有会心,成句从塔下。借问登时何不书,攀跻应接真无暇……金陵自昔帝王州,至今遗迹归浮休。怪底禅宫标窣堵,应令心空万古愁。”这是乾隆首次南巡,首次到访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所作的诗《登报恩塔作歌》。由此看出,他对琉璃塔之华丽、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天下第一塔”的由衷赞美。

  乾隆先后为江宁大报恩寺及琉璃宝塔作了《报恩寺六韵》《登报恩塔作歌》《大报恩寺》《雨中礼报恩寺》等6首诗篇,其中首次两首,第五次未作,其余均为一首。

  遗憾的是曾经的“天下第一塔”消失了,但幸运的是2015年12月16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建成开园,如今再次让我们一睹这天下第一塔的风采。

  六游历“天下第一禅林”

  灵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三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朝朱洪武不仅亲自赐名“灵谷禅寺”,还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

  乾隆也偏爱灵谷寺,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灵谷寺,并在这里建了行宫,亲笔御书“净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绝碑上,留下了历史足迹。他还次次赋诗、赐物。其中四巡江南时所作的《游灵谷寺》诗文:“孝陵卜幽宫,灵谷迁古寺,迁复阅岁古,瓦兽荆榛坠,后人惜湮灭,稍稍事檀施,岂能复旧观,百什存一二。道林与开善,谁更辨名字,一切有为法,金刚六如蔽,小憩便言旋,行云无繋意。”

  另外,乾隆南巡游灵谷寺时曾表示他对明太祖为建陵寝拆迁灵谷古寺的不满。今天看来,拆迁灵谷寺确实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传衍有其不利的一面。

  六拜谒“明朝太祖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当上皇帝后,在很多事情上都效仿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他六下江南,更是一次不落地前往明孝陵,非常隆重而且充满谦卑地行三拜九叩之礼,还留下五首谒陵诗(二次南巡未题)和两块御碑。其中第三次南巡时所作《谒明太祖陵》:“嬗谢都关天运乘,攘除非自本朝兴。代为翦逆当方革,岂是因危致允升。常禁里民阑采木,还教卫户谨巡陵,省方近抚前王迹,殷鉴惟怀惕倍增。”

  六检阅“江宁八旗兵”

  明朝初年至清朝,在江宁府城内、外“置大小教场,分教四十八卫卒”。这两处教场,供驻军教习及阅兵练武之用,分别称之为“小教场”与“大教场”(民国时期改造成大教场机场)。后人逐渐将“大教场”误称为“大校场”。

  乾隆下江南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阅兵,意在通过阅兵,训练士兵,扭转颓败的风气,并向江南人民显示大清朝的力量。他六次到江宁,次次都要在大教场或小教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检阅驻防江宁府城的八旗满汉军和绿营兵。阅兵现场,乾隆头戴金盔、身穿铠甲,英姿勃发,体现了这位极盛时期皇帝的精神气质。每次阅兵,他都赋诗一首,其中第三次南巡时所作《阅武》:“白下扼冲都,将军分节符,百年久休养,一日此陈铺。技奏桓如虎,恩颁藻跃鳬,谩云循故事,嬉武戒殷吾。”

  乾隆不仅全部六次检阅驻江宁部队,而且还次次吟诗,先后有《阅兵》《阅武》《阅江宁旗兵》《阅江宁旗兵叠庚子诗韵》等6首诗篇。

  乾隆六临江宁,还先后到过明故宫、夫子庙、朝天宫、雨花台、鸡鸣山、清凉山、玄武湖、幕府山、牛首山、台城、瞻园、石头城等多处盛景,并先后赋诗《秦淮歌》《秦淮曲三首》《青溪曲三首》《金陵十八景》《金陵咏古》《江宁行宫八咏》等。(徐建民)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