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复制+粘贴”套路 圈了票房,失了人心-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迪士尼的“复制+粘贴”套路 圈了票房,失了人心

2019-07-16 22:09:06 文汇报

  从动画到真人,不存在“逐个镜头翻拍”这条捷径

  真狮版《狮子王》的开场震撼,掌握着大资本的迪士尼用最高规格的视效技术再现了非洲稀树草原,场面宏阔,细节生动。“荣耀国的百兽庆贺辛巴诞生”,同样的场面,实景的力度是动画远远不能抗衡的。电影这种无中生有的游戏,虽然处理虚构的时间和情节,但它的力量永远在于创造或再造一个有坚实物理质地的、实在的世界。

  但是,动物角色一说人话,《狮子王》就破功了。影像虚构的实在感和动物开口,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视听规格越是升级动画的视觉世界,结果越尴尬:这是用真材实料玩过家家。动画片的合理性在于用低幼的、不现实的画风维持过家家的幻术,从动画到实景,真狮版既破坏了动画的合理属性,又和真人电影的美学方向背道而驰。

  真狮版的创作团队面对《狮子王》是很谦卑的,有适度的扩容,但基本是亦步亦趋地按分镜翻拍了动画。这是最糟糕的地方——动物的特效逼真,场景复刻忠实,实际效果一言难尽。真狮版的导演也是真人版《丛林故事》的导演,《丛林故事》和《狮子王》都是高度拟人的动画,但前者的主角是人类小男孩,真人电影的视角在男孩和全知视角之间切换,古典好莱坞的剪辑原理没有被破坏。真狮版技术更上层楼,论动物世界的逼真感,超越《丛林故事》,但“栩栩如生”的动物和拟人化动画动物的眼神是不同的,影片赖以支撑的那套视角切换和视线对接的剪辑原则就不管用了,这也就是很多观众觉得“动画版表情丰富且顺眼”的原因。

  动画和真人电影的媒介属性有别,把动画经典真人化,创作路径里不存在“复制+粘贴”的捷径。动画远离真实世界的“低幼”画风,恰恰让它能更自由地想象和呈现精神的世界。1941年的《小飞象》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小象丹波的形象和故事本身,当年大胆的画师们借小象的想象,展开了一场充满迷幻感的视听实验,那是利用动画自身的属性实现的“特权”。然而当《小飞象》面临真人化的转换,即便是蒂姆·伯顿这样的鬼才导演都力不从心。

  迪士尼制作自家IP真人版,大多毁多于誉,《阿拉丁》是难得的例外。不按常理出牌的导演盖·里奇对《阿拉丁》做了啥?他一点不背“致敬”的包袱,几乎是另起炉灶地用他擅长的手法拍了一部新片。动画经典真的不可超越么?未必,观众和行业都在期待新的打开方式,而非看真人/动物演员们演个不伦不类的课本剧——只是不知道拿老本圈新钱的迪士尼,有多少创作的胆气。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献礼新中国70周年 全国书画大赛作品评选结果出炉

  • 优势栏目

    2019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古滇名城欢乐周启动

  • 优势栏目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