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密剧场群,谋布“活力演艺圈”-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国内最密剧场群,谋布“活力演艺圈”

2018-09-27 10:37:47 文汇报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黄浦区,上海城市原点所在,也是这座城市的缩影和海派文化的源头。这里,承载着上海700余年建城史和170余年开埠史,特别是环人民广场区域,曾是闻名中国的 “戏码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上海文化娱乐集聚地,这里大大小小的戏院剧场吸引客流不断,南北名伶巨星、菊坛大师也对这一大片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竞相来此,以登上三星舞台(现中国大戏院)、天蟾舞台(现天蟾逸夫舞台)等作为成名之径。

  站上新时代新起点,在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当下,致力于建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的黄浦区,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启动 “演艺在黄浦”专项行动,实施“黄浦首演”计划,将整体构筑活力中心及外滩集群、创意码头集群、世博滨江集群、新天地集群、复兴路集群 “一中心、五集群”的发展格局。特别针对剧场密度居国内最高的 “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将全力打造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地、国际戏剧的展示交流地、原创剧目的孵化展演地、演艺跨界融合的示范引领地,注重加强剧场间的协同互动,打造成为上海最具标识度的文化名片。

  以最高剧场密度发挥最大集聚效应

  资料显示,环人民广场区域历史上曾有以中国大戏院、天蟾舞台、大舞台、黄金大戏院四大京剧舞台为引领的剧场戏院34家,西藏、新成等书场41家,大世界、新世界等娱乐游乐场10处,各类剧种、剧团百家争鸣,名角辈出,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演艺中心。 下转第九版

  (上接第一版)

  历经世事变迁,这些剧场中有一部分已不复存在或因设施设备老化不能满足现代演出需要,但截至目前,这里仍是上海剧场资源最集中的区域——目前,黄浦区正常运营的剧场和展演空间有39个,其中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内有21个,包括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等地标性设施,人民大舞台、共舞台、新光影艺苑等活跃的大中小剧场,以及大世界城市舞台、曲艺茶馆、非遗剧场等特色演出空间,其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个,成为国内最高密度的剧场群。

  区域内主要剧场年均演出总量约3000场次,占全市剧场演出总场次的五分之一,平均上座率高达七成;其中戏曲、音乐剧、音乐会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环人民广场区域将通过发挥剧场集聚优势,推动协同联动,促进业态融合,提升发展内涵,努力建设最高剧场密度、最大集聚效应、最强协同合作、最广市场空间、最优服务环境,成为亚洲演艺之都核心示范区。

  探索建立演艺联盟,提升剧场整体能级

  今年,作为全市首批地方戏曲展演中心的天蟾逸夫舞台进行大修,将打造成以京剧为主的戏曲专业剧场。修缮期间,在剧院联盟运作下,以天蟾逸夫舞台为圆心,以步行13分钟的距离为半径,联动半径内的其他剧场共同承办京剧演出季,使得天蟾逸夫舞台“停场不停业”。

  这,正是黄浦区要致力于打造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探索建立环人民广场演艺联盟,在前两年建立的剧院联盟基础上,整合区域剧场设施、内容生产、中介经纪、衍生品制作等演艺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建立剧场资源信息库,鼓励剧场相互交流市场信息、推介演出资源,鼓励开展联合演出季、戏剧节,通过剧目互补、宣传互动、活动互惠等方式,加强合作联动,提升整体发展能级;鼓励剧场开展公益性演出,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推进剧院联盟与全区商旅文资源深入融合,开发以演艺为主题的自助游线路产品,延伸演艺产业链。

  此外,鼓励优质剧场成立发展院线,输出运营管理模式,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创资金为引导,扶持体现世界视野、上海特色的原创精品力作和重大品牌项目,并通过全国、全球巡演和版权租售等进一步提升制作内容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盈利水平,成为国内外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舞台和原创活力喷涌不息的源头。

  制度破局,试点演出分类审批与监管创新

  为配合建设亚洲演艺之都核心示范区建设,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也同步更新。据介绍,黄浦区将积极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效能,争取市级主管部门支持,在“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试点演出分类审批与监管制度创新,加快研究出台小剧场尤其是老厂房改造及室外空间、文创园区、商业设施、商务楼宇中展演空间的认定标准、演出许可、运行机制、市场监管等管理服务细则,确保依法合规运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此外,结合大数据开发,将打造演艺信息大平台。积极利用黄浦文化云、移动通信等平台掌握的信息资源,与文化、商贸、旅游、交通等职能部门实现信息交互,推动现有剧场群的资源共享、演艺资源的功能集聚,充分实现文化、商贸、旅游、演艺的跨界融合。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我们的节日·中秋

    中秋佳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延禧宫

    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带火了线下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外一家亲 欢乐迎中秋

  • 优势栏目

    贵州高校盲人乐团:用音乐寻找光明

  • 优势栏目

    第十届中华世纪坛中秋诗会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