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年骨笛今复活 《笛韵天籁》传承笛乐之美 -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八千年骨笛今复活 《笛韵天籁》传承笛乐之美

2018-05-03 11:27:10 新民晚报

  头插鸟羽、身披兽皮,十几位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的学生踩着鼓点、围着篝火手舞足蹈,一下子将观众拉回了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剧中的音乐领袖伶伦举起手中骨笛吹响第一声笛音,拉开了《笛韵天籁》的序幕……昨晚,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竹笛演奏家唐俊乔领衔主演的竹笛器乐剧《笛韵天籁》在美琪大戏院首次上演。

  一个偶然,魏思骏饰演的伶伦用手中的骨笛吹出了几个音节。其余先民见状纷纷效仿,合奏出悠长古朴的骨笛之声。几千年前,为发现乐音而欢呼雀跃的先人血脉里,便已经流淌着中华民族对艺术永恒的追逐。

  唐俊乔饰演的乐神手持竹笛登场,以一曲动人的旋律吸引了无数鸟儿盘旋;伶伦心向往之,用骨笛效仿却笛声嘶哑,吓跑了所有动物。

  场景一转来到明朝,笛乐也到了鼎盛的昆笛时期。一名女子舞着水袖从竹林深处显出了婀娜身影,伴着乐神和伶伦的合奏缠绵哼唱“袅晴丝”。笛乐终于酝酿出中华文明闪耀至今的艺术瑰宝——昆曲。

  最后一幕名为“天籁”。作曲家郭文景的经典笛乐重奏作品《竹枝词》萦绕在翠竹林间,乐神款款而至,群鸟雀跃欢腾。风吹、叶动、鸟鸣、笛响,空灵的乐声将人们的灵魂从审美情趣中抽离,上升至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千年笛乐在中华民族灵魂中镌刻下高洁不屈的竹之风骨。交响乐与人声合唱也随后融入笛声之中,呈现出中国民乐包容多彩的姿态。

  中国笛乐可追溯的起源最早在八千年前。上世纪80年代,河南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20多只具有八千年历史的骨笛。上海音乐学院复原团队经过对贾湖骨笛的精密测量与计算,用树脂合成材料进行复原,研制出与贾湖骨笛的音色极为相似但音准、音质更为精确丰满的仿制骨笛,让八千年前的音乐在《笛韵天籁》中复活。

  唐俊乔饰演的乐神,是穿梭四幕不同时代的线索,也是不断带给伶伦音乐启迪的“导师”。伶伦的扮演者魏思骏和众生灵的演员均是唐俊乔在上音竹笛专业的学生。剧里剧外的角色呼应,让唐俊乔充满了艺术传承的使命感。师承“笛王”陆春龄,唐俊乔是笛乐新一代的传承者。而当她向观众解释“中国竹笛已有八千年历史”时,却收获了大家惊讶的目光。“连中国观众都快忘记笛乐厚重的历史了,所以我必须做些事情。”《笛韵天籁》由此而来。“既要立足传统,也要放眼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正是这不懈的追求引领着笛乐在内的中华文化愈发绚烂璀璨。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下一场种谷子的雨

    谷雨前后,撒花点豆、种谷子。这时,常有一场雨应时而落;真是好。好雨知时节,润物,又不喧嚷,像好脾气的人,善解人意,把好事不言不声地就做了。

  • 【陋室观复】课外班整治效用几何?

    决策管理机构的毅然出手,脱钩学校的“特长生产业”还会受到追捧吗?其实这是一个市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教育相关问题,所以还真不好说。

  • 诗词,让我们心灵不死

    能不能在某一天,某一时间,暂时丢下这些营营的忙碌,让灵魂诗意地栖居,让“此身”真正属于自己。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 优势栏目

    八旬钢琴大师再奏经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