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团捏出新面孔-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创意

小面团捏出新面孔

2020-08-07 07:30:24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录制短视频、创作新题材,95后“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

  小面团捏出新面孔(解码·文化遗产赋彩生活)

  人民日报记者  魏薇

  核心阅读

  25岁的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他说:“我要用年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郎佳子彧在制作面塑。资料图片

  北京市鼓楼西大街41号一间工作室里,2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正坐在直播镜头前,专注于手掌大小的面塑制作,手法精巧细腻,方寸之间别有洞天。古老和青春,传统与新潮,在这个房间里和谐交融。

  “而我所最爱的,还是一小组一小组的旧北京街头小景……”作家冰心曾在《“面人郎”访问记》中夸赞“面人郎”郎绍安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郎绍安是郎佳子彧的爷爷,郎佳子彧则是这项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直播、短视频、跨界合作……作为一名95后非遗传承人,郎佳子彧利用新潮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古老的艺术。

  从传承到传播

  用短视频呈现传统文化

  “面人的起源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人们节日时把剩余的面做成有观赏性的面人,并赋予它特殊的意义。”谈起面塑的历史,郎佳子彧如数家珍。

  在家人的影响下,郎佳子彧从小就接触面塑。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年13岁的郎佳子彧兴奋极了。16岁时,他被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破格吸收为准会员,18岁转为正式会员。如今他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是一名研究生。

  3/4的面粉和上1/4的江米面,烫熟,上锅蒸,再调上颜色和蜂蜜,揉搓起来……不管多忙,郎佳子彧每周都至少做一次面塑,提前用180目的筛子把面粉筛得极为细腻,保留传统的仪式感。

  通过短视频,郎佳子彧收获了不少粉丝。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手艺人,同时借助自媒体传播面塑艺术。

  掌握了娴熟的塑造技艺,题材、造型、配色等工艺程式了然于心,顷刻间就能将面团变成神采飞扬的艺术形象。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状,再用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刻画局部细节,最后加上发饰、衣裙及相关插件,作品即告完成。短视频平台上,郎佳子彧一条教人们如何捏哪吒的视频获得了超过13万点赞,不少网友评论:“谢谢你守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把面塑变成网红,不容易”……

  郎佳子彧说,录制短视频,就是希望通过大众熟悉的方式,让传统面塑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如果能让100个人知道它,10个人喜欢它,其中一个人擅长它,这份技艺就有希望流传下去。”

  老手艺新题材

  让更多人了解非遗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捏面人不是一项热门的职业选择。郎佳子彧的父亲曾说,不一定要把捏面人当作职业,只要把手艺传下去就好。但他觉得,既然自己是非遗传承人,就要把职业、责任、爱好融合起来,一直坚守下去。

  郎佳子彧也在思考,如何在发展创新和坚持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

  近年来,一些手艺人尝试改善面塑材料,在面中加入一些胶粉。“我曾经想过,面这种材料的特性是不是限制了创作,如果用泥或者其他材料会不会更好?”但他觉得有些传统不能轻易改变,“这项技艺之所以叫面人,就是因为它的造型、黏性和张力都靠面来完成。”

  手艺虽然是传统的,题材却在不断创新。入驻社交平台,录制短视频,在电影、节日、时尚品中寻找创作灵感……郎佳子彧一直在创新,让传统手艺的发展速度跟上时代。他说,“以前,手艺人大多塑造孙悟空、关羽等经典形象的面人;现在,动漫人物、流行元素等面人作品更能引起共鸣。”

  他觉得,我国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众对很多项目还缺乏了解。

  “如今,与非遗相关的文创产业有所发展,但人们对传统艺术、美术工艺品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需要一段很长的路,我们这代人需要继续努力。”郎佳子彧说。

  今年,郎佳子彧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进一步传承并发扬面塑文化。他说:“我要用年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创作中思考

  做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在郎佳子彧看来,面塑创作已成为他认知社会、思考问题的载体,好作品的标准,就是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文化的精髓。

  “面塑作品具有记录功能,很多以前的生活景象已经不复存在,面人技艺却将这些历史印迹生动形象地保留了下来。”郎佳子彧曾模仿过爷爷郎绍安的经典作品《玉米·蝈蝈》,栩栩如生的蝈蝈腿、以假乱真的玉米穗,观众都很喜欢。但他觉得,要做出有自己所处时代特色的作品。

  2019年,郎佳子彧创作了作品《变脸》。他说,雕塑的两大性质是瞬时性和永固性,只能记录一个瞬间,而且永远无法再改变。《变脸》这件作品记录的则是在变脸那一瞬间的动态时刻。疫情防控期间,他创作了面塑作品,向钟南山院士以及所有医务人员致敬。

  在他看来,技艺就像打印机,打印技术没变,但创作者想要输出的东西变了。即使是相同的形象,每个时代想要表达的精神不同,在面人的展现上也有差别。他说,“几十年甚至百年后大家看到我们的面人,也能看到那段岁月的痕迹。小面人上承载的不光是闪耀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貌。”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