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历史,讲不完的故宫-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图书

600年历史,讲不完的故宫

2020-07-02 13:58:02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一重又一重朱红的大门,一座又一座雄伟的大殿,一阶又一阶精致的白石台基,跨越六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昭显着故宫的王者之气。从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到今天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2020年,北京故宫迎来建成六百周年。

  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近年来持续书写着故宫的历史与传奇,从《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故宫的古物之美》到《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或借物咏怀,或凭卷追思,从独特角度展示了一个丰富深邃的古典中国。

  近日,祝勇用5年时间写就的《故宫六百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从馆藏文物、建筑遗迹和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和探寻故宫的前世今生,他说:“书写故宫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紫禁城的宏大,不仅使营造变得不可思议,连表达都是困难的。这让我的心底生起来的那股言说冲动,每次都铩羽而归。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

  是空间之城,也是时间之城

  在祝勇眼里,故宫就是一座城。它的外围有城墙,在它的内部,有办公场所三大殿、养心殿,有家属宿舍东西六宫等,有宗教设施梵华楼等,有水利工程内金水河等,有图书馆昭仁殿等,有学校上书房等,有医院太医院等,有工厂造办处等,有花园御花园等,除了没有市场,故宫几乎包含了一座城市的所有要素。

  《故宫六百年》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为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反映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明清两朝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书籍出版与收藏等各个方面的非凡成就。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祝勇介绍,紫禁城不仅是空间之城,也是时间之城。故宫的中轴线(从午门中心点到神武门中心点)是子午线,南为午,北为子,与夏至、冬至分别对应;而北京城的日坛与月坛的连线则刚好是卯酉线,与春分、秋分相对应——明清两朝,春分行日坛之祭,迎日于东;秋分行月坛之祭,迎月于西。自河姆渡文化以至明清,这套时空一体的意识形态贯彻始终,数千年不曾走样,故宫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分别悬挂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三块匾,内容都取自《尚书》,分别是:“建极绥猷”“允执厥中”“皇建有极”,皆象征着三大殿乃立表之位。

  故宫的平面图里,其实也包含着一个“二十四山地平方位图”,可以分出四隅、八天干、十二地支。从某种意义上说,故宫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日晷。它的空间系统里,暗含着一套完整的时间系统。故宫的历史、人物活动,都围绕着它特有的空间和时间秩序展开。

  再现六百年风云变幻

  从2014年写下第一行字,到2019年完成《故宫六百年》,祝勇前后用了将近5年时间。但集中写作时间,祝勇用了3年多,这个时间几乎与当年集中建造故宫的时间一致。

  “我试图用文字筑起一座城。”祝勇说,故宫太大,只能取一瓢饮,面对每一个建筑空间,也只能选取一个时间的片段,从午门进、神武门出,让时间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间上,衔接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历史拼图。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故宫无与伦比的宫殿气象,历经六百年风霜,依旧熠熠生辉。故宫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动、演绎,成为故宫六百年的历史。《故宫六百年》100讲,分6个章节,精选200余幅图片,以时间为线索,将明清600多年历史从头细细捋来,分别讲述明代故宫、清代故宫、民国故宫和新中国故宫四个时期的历史,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一直到2020年,再现了故宫整六百年的风云变幻。

  在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中,是不是故宫的精品都搬到了台湾,留在北京的都是搬不动的文物?祝勇说,迁往台湾的并非都是精品。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成立,6年之后日本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3年山海关失陷后,故宫文物开始南迁,至1947年,共有一万九千多箱文物运到南京,1948年至1949年,2900多箱被运至台湾,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951年一万多箱文物回到北京故宫,剩余两千多箱文物留在南京博物院。当时一些小的、轻的藏品被运到台湾,比如宋元时期的绘画,但大部分精品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关于“一宫两院”这段历史,祝勇表示接下来会写一本书。

  那些跟故宫相关联的人

  祝勇最关注的,是六百年来那些与故宫相关联的人:人的命运,人的奋斗,人的喜怒哀乐。

  “故宫虽然没有市场,但故宫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忠诚、信仰、仁义、道德,都可以标价出卖。这些交易在这座城里一刻也未停止。”祝勇说,在史书里,常常听到各种叫卖声,这座城的内部成员,个个都是交易高手,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在这座城里,也容纳着各色人等,包括皇帝、后妃、太监、文臣、武士、医生、老师(皇帝及皇子的讲官)、厨师、匠人等等,他们在各种建筑中生存和相遇,合纵连横,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故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是物质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个社会,是世界的模型,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他讲到一位姓纪的宫女,史书没留下她的名字,但她生了一个儿子——弘治皇帝朱祐樘:纪氏怀了成化皇帝的孩子,万贵妃派一个宫女给纪氏下药堕胎,结果那宫女只下了一半的药,回来谎称纪氏只是肚子里长了瘤子,并非怀孕。朱祐樘出生后,万贵妃又派太监前去溺死婴儿,太监冒死把朱祐樘藏匿在宫殿的隐秘角落,每天以米粉哺养他,居然把他养活……

  “朱祐樘能活下来,后来当上皇帝,离不开这些宫女、太监的帮助。他们并不是想从小皇子身上得到什么,甚至有可能因此惹来杀身之祸,但他们没有退避,因为他们有恻隐之心,为了一条新生命,愿意豁出去自己的生命。”祝勇说,“这些太监、宫女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们身上充满了人性之暖,值得把他们写下来。”

  故宫是什么?祝勇说,它是一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万万千千的劳动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王的私产,更不是什么“逆产”,而是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它的美,来自时间的孕育,来自万物的和谐,来自我们文明中真善美的赐予。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