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躺书写六载 典籍注释面世-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仰躺书写六载 典籍注释面世

2019-03-06 07:38:41 广州日报

  

  81岁的陈发枝坚持每天仰躺着写作。

  三十卷本《琴轩集》为明代重臣陈琏的著作,是东莞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如今,《琴轩集》已是海内孤本,由香港“学海书楼”收藏。此书在600多年前写成,通篇均为文言文,行文深奥。

  为了方便后人阅读,陈琏的十七世孙、今年81岁的重度残疾老人陈发枝凭借坚强意志,每天仰躺床头书写编译,历经6个春秋、三易其稿,去年底完成白话文《琴轩集注释》一书,全书175万字,今年3月1日在厚街首发。“尽管我双腿瘫痪已经50年,但我依然可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完成《琴轩集注释》,让陈琏先贤的作品惠及大众,那是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陈发枝说。

  用白话文为“东莞第一大著作”注释

  3月1日,《琴轩集注释》在东莞厚街首发。厚街镇镇委委员陈剑峰表示,《琴轩集》是东莞厚街明代乡贤陈琏的代表作品,是厚街乃至东莞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但由于通篇均为文言文,且无标点符号,现代人阅读起来十分困难,造成《琴轩集》的价值难以推广。“陈发枝攻坚克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努力为《琴轩集》这部经典传统文化典籍做注释,使得《琴轩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展现给广大读者,为挖掘东莞本土历史文化、传颂东莞本土杰出人物发挥重要作用。”

  陈发枝在首发仪式上说,他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笔,把琴轩公陈琏的生前形象重现世上,让世人学习陈琏为官就是为民,学习陈琏的高尚道德和情操。

  《琴轩集注释》共175万字,分为上、下册。3月1日,东莞市厚街镇文广中心向东莞市莞城图书馆赠送了新出版的《琴轩集注释》。通过注释,广大读者可以更好地读懂东莞本土文史学家陈琏的著作,更好地挖掘东莞的历史文化和学习陈琏的人文精神。

  据东莞著名文史专家杨宝霖考证,1441年出版的陈琏著作《琴轩集》是东莞有史以来第一大著作。陈琏本人的政绩诗文,在《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广州人物传》《东莞县志》都有记载。

  为了方便后人阅读《琴轩集》,当杨宝霖老师找到陈发枝,让他给《琴轩集》文章进行翻译释注时,陈发枝便有了用白话文释注的想法。2010年,他正式向东莞市厚街镇桥头村族人提出这个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支持和帮助。从2012年开始,他便开始仰躺在床上,编译《琴轩集注释》。

  车祸致下肢截瘫 开启崭新人生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莞城松柏街的一栋小楼,见到了陈发枝。此时的他正仰躺在床头,撰写他的第四部著作——《琴轩外转》。一支钢笔、一块垫板、一沓稿子,就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

  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陈发枝并没有流露出悲观、消极的情绪。1938年出生的他小学、中学的成绩都非常优秀。1959年他考入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建筑系,196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省物资储备总公司,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但不幸的是,由于1969年秋天的一次公差车祸,致其下肢截瘫。在冷酷的现实面前,陈发枝用钢铁般的意志、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望,开启了自己崭新的人生。

  受伤出院后,他先在街头画炭相谋生。随后,他利用自己所学,画建筑图谋挣钱。后来因臀部肌肉日渐萎缩,不能久坐,他便仰卧在床上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用7年时间书写了个人首部72万字长篇小说《旱龙乡》。此后又写了一本《茯苓集》,用来纪念母亲。

  臀部肌肉萎缩 练就仰躺写作本领

  “我的双腿已经瘫痪50年,臀部肌肉的萎缩情况越发严重。我无法长时间盘坐,只能仰躺着写作。”陈发枝说。记者留意到,即便陈发枝双腿骨瘦如柴,但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陈发枝回忆说,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至少仰躺在床上书写不少于5个小时。“若长时间坐着写作,臀部肌肉受到压迫,容易长褥疮,那很难治愈。而仰躺写作,我可以随时更换臀部的受压位置。”

  陈发枝还告诉记者,为了便于他编译时查阅、核对相关资料,他的床边柜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参考书,如《琴轩集》复印本、1939年出版的《辞源》等。

  为准确注释《琴轩集》 翻阅大量资料

  “《琴轩集》注释甚于文学创作,因为注释工作包含大量文史资料、纪年、人物等,况且年代久远,当时的背景难以复原。”陈发枝说,《琴轩集》一共有5册、35万字,内含956首诗、576篇文章等,全是文言文,因此要为《琴轩集》注释绝非轻事。

  《琴轩集》的字词比较偏僻,这给注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陈发枝为准确注释出每一个字词而翻阅大量资料,连1939年出版的《辞源》都翻出来了。他以《辞源》为标准,一个个字词对照注释。

  最让陈发枝头痛的是注释人物,因为很多人物都是无名无姓的。如《武公书》一章里有一个人物叫“庶子泉”,这个名字只是一个代称,无名无姓难以知道这个人的真实姓名。为了找到这个人的姓名,陈发枝查找了大量资料,才得知这个人是唐朝一个妃子生的儿子。但为了找出是哪个妃子所生,他又查阅了大量唐朝的书籍,最终才查到那是妃子李幼卿所生之子。

  像这样反复查找许多资料才注释出来的例子还有很多。陈发枝还试过把注释出来的稿件不小心删掉,后来又花了3个月才将删除的部分重新注释出来。

  此外,三十卷本《琴轩集》已是海内孤本,由于早年保存欠妥,导致一些书页中的字词遭虫蛀、风化而缺损。

  为了让注释准确,一方面需要注释者上下文细细推敲,一方面还需要注释者不断琢磨,查找相关资料来佐证。

  正因为如此,首次完成《琴轩集》5册注释后,陈发枝还进行了多次修改,为此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最终,他耗时6年时间,完成《琴轩集注释》。

  如今,陈发枝的第四部著作——《琴轩外转》已书写了67个章回,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明年出版。

  陈发枝说:“我希望用自己的笔把陈琏光辉的一生呈现出来,让陈琏‘有血有肉’,让更多人了解他、记住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黄艳敏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 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

    一个人,一台5D4+百微,8年间拍遍全球200家博物馆。他镜头下的文物美得不可方物,很多人因为他的照片爱上了博物馆和摄影。

  • 琴棋春秋吴育绅

    前不久,我国中提琴演奏艺术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中提琴泰斗吴育绅谢世,享年80岁。吴老是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原团长....

  • 探访云南永胜百年瓷器厂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永胜瓷业有限责任公司内,工人们正进行生产作业。据了解,该厂是著名的“永胜瓷”原产地,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梦·劳动美”第六届全国职工摄影展征稿启事

  • 优势栏目

    草原号动车“闹元宵”

  • 优势栏目

    话剧《焦裕禄》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