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秋游-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著名的秋游

2020-11-15 08:20:0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谢敏

  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刻是清闲的,半日,或者一日,在家喝茶、看书,或岀门去看戏、访友……

  清闲里的人,会将平日的种种不如意,或者种种快意之事放下,远离世事,远离红尘中的人间,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以率真的本来面目,来度过这一刻难得的时光。

  某年某月的某日,晚唐时期的一个人,有幸逮着了这恩赐的一日,推开所有的俗务,轻车简从,一个人赏秋去了。这个人,名叫杜牧,对了!就是那个在二十三岁时就已写下《阿房宫赋》的那个杜牧。

  北雁南飞。天空很蓝,很高,阳光照下来很软,很暖,空气中能够闻到深秋的味道。心情一好,杜牧便决定随雁而行,率性地跟着北雁一路往南走去。

  南面有座山,山上有一条山径弯弯曲曲蜿蜒向上,时陡时缓,逶迤而绵长,将山间的美景一一展开。其实,很多风景,都在路上。杜牧不赶时间,一路慢慢看去,将山中的秋色尽收眼底,眉宇大展。

  转过一块突岀的山石,顺着这条山径向上望去,山顶上,白云升腾而起的地方,居然还住有人家,石屋石墙,如仙似道,杜牧看了,很是羡慕!那人家,肯定是终日一尘不染,不像自己,即使再怎样的清闲,也是风尘仆仆里的片刻休憩。山里的世界与山外的世界就是不一样。那里,也或许住的是隐士,一百年前就来了,因此才会如此的仙骨道貌,与平常人家不同,恍如住在天界之上。

  白云缭绕,更像这景不似人间才有。再细看白云,白得干净,白得纯粹,山风间,像棉絮,似霓裳,漫步、轻舞,或者高蹈,时而遮住起伏的山峦,时而展露葱茏的松林,整座山,空得能够容纳鸟鸣,静得能听见心跳。

  白云,无声无息。时光无声无息。

  最美的是枫林,在夕阳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火红如天边的晚霞,染红山中的层林,如同明练的彩锦,给整座山抹上一层耀眼、柔软的亮色。

  这夕阳下的枫林实在是太醉人了,像是深深触动了杜牧。杜牧便停下车来,下车仔细观赏起来。霜后的枫叶,美得与众不同,红得热烈,艳得很有风骨,在夕阳的照耀下,能够看见有热血在澎湃,在汹涌,叫人看了意气奋发。这霜打后的枫叶有此美丽,真的是毫不逊色于二月的鲜花。只是这霜叶自己知不知道它这与众不同的美呢?

  谁说叶子的美一定不如花朵?霜打后的枫叶就要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美!杜牧对霜叶观赏得愈久,观察得就愈细微,感悟得也就愈多。一只蝴蝶翩然飞过,杜牧犹如醍醐灌顶,快步回到车上,疾速拿岀纸笔,先写下“山行”两字,然后略略沉思一会,便一气呵成,写下下面这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完最后一个字,杜牧放下笔走下车来,然后对着远山,或有声,或无声,发出辽远的长啸。

  诗是一种情怀的抒发,一种心绪的展现,触景生情的诗最为感人。就像在山中赏秋的杜牧,与这山、这秋、这景融为一体,成为一幅最美的画卷。

  一千多年前的晚唐时光,那个人的那次赏秋之行,知者几何?但是,那个人,因为那次赏秋之行写下的诗,却叫后来的很多人知道了那次赏秋之行。

  那首诗,经过一千多年的传诵,使得那次赏秋之行,成为一次著名的秋游。

编辑:卢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