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和曹雪芹笔下的“十月一”-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曹寅和曹雪芹笔下的“十月一”

2020-11-13 08:09:15 来源:文汇报

  来源:文汇报

  侯宇燕

  农历十月一这一天,是与清明节相对等的祭祖节日,皆郑重其事的。相当于江南的冬至。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里,方鸿渐小两口很少回父母家,唯独冬至这天要祭祖,即使闹了别扭也要一起回去的。十月一的重要性也是如此。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其中谈到十月一,冯先生是这么说的:“经过《红楼梦》的校订注释,又经过《红楼梦大辞典》的编写,一晃就是几十年了。我们在对《红楼梦》的认识解悟上,又自然地向前走了几步,对《红楼梦》也断断续续地产生了一些感悟和增加了一些实际知识。有些《红楼梦》的语言你看起来很平淡,其实却牵涉到一个风俗,比如有一回:秦钟死了,贾宝玉跟柳湘莲说,有没有到秦钟的坟上去看看,十月一了,我要去祭扫一下,大致这个意思吧。我们当时校和注的过程中,都没有当一回事,后来上海有一个读者给我写了封信,说你在《红楼梦》的校注本里对‘十月一’没有注释,其实应该注释,因为这是北方的一种特殊风俗,‘十月一送寒衣’,要给已故的人上坟,因为天冷了,要送冬天的衣服了,所以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我一看到这封信,就觉得太重要了。”

  “十月一送寒衣”,似不仅是北方的风俗。早在曹雪芹祖父曹寅于金陵刻印的诗集里,就间接出现过“十月一”了。诗云:“枯桐凿琴凤凰老,鸳鸯冢上生秋草。地下伤心人不知,绿草紫竹愁天晓。清霜九月侵罗衣,血泪洒作红冰飞。兰椒桂酒为君荐,满地白云何处归?”

  端木蕻良先生在《说不完的红楼梦》里考证:“在曹寅亲自刊落的诗中,被保留下来的诗,还有一首题为《悼亡》。这首诗绝不是一首泛泛的作品,而是对心爱的人真情的怀念……这个女人,既无称谓,更无子女。时至农历九月(旧俗十月一日,应是鬼节),但没有人给她送制棉衣(她逝世的时候还是穿着罗衣)……把《悼亡》和《咏红叙事诗》联系起来看,可以断言曹寅早年遭遇的伤心事,而在多少年后,还使他内心伤痛不已。他还有 ‘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

  专记苏州风土的《清嘉录》说,十月初一为月朔,俗称 “十月朝”,“人无贫富,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曹寅诗中的神秘女子,到死还穿着罗衣,烧衣节到了,还没有人给她送制棉衣。这是曹寅在农历九月特意写下此诗的缘由。

  曹雪芹笔下的秦钟,也是个可怜人。他是贾宝玉童年最好的朋友,十月一祭祖是大事,而《红楼梦》里只隐笔提及,仅仅几年过去,秦钟的墓已非常荒凉,仅靠柳湘莲这个走南闯北,偶尔串些风月场戏的早年朋友攒下几十吊钱,修缮了一下。只有这么几个童年的朋友想念着他,根本没有家族的祭祀。由此可见秦家的极端衰落。比之秦钟姐姐、贾家媳妇秦可卿死后的备极哀荣,和可以想见的十月一这天贾家对秦可卿的祭祀活动,人间的悲欢冷暖、人情世故,无须明笔,已跃然纸上也。

  曹寅《悼亡》诗中那个神秘的女子,命运与秦钟相类,身后极尽凄凉。可以揣见,她或是不见容于家族,或是遭遇了不可言说的灾难。虽然她的影子永远留在曹寅的心里,在阴间却连一件棉衣都得不到。这里面又包含着多少复杂的历史信息呢。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