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柿柿”如意 米谷满仓-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今日霜降|“柿柿”如意 米谷满仓

2020-10-23 11:15:49 来源: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气温骤降,草木黄落,橙柿展颜。今天,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在肃凛的秋风中悄然而至。

  

  漫天红叶。人民网 孟丽媛摄

  霜降霜降,总让人误以为霜从天而“降”。其实,霜是地面水气遇冷凝结而成的。“霜降杀百草”,植物也不复春夏的生机勃勃和此前的累累硕果,逐渐蒙上了一层寒意。

  三五好友 赏枫咏秋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白居易以诗描绘了一幅岁暮将近、万物复源的深秋图景。

  

  草木黄落。人民网 孟丽媛摄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霜降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三候”是指豺储备冬食而陈之若祭;山川层林尽染而后草叶飘零;寒气肃凛,昆虫也埋首泥土准备过冬。

  气候变换总能引发古人的诗情画意,秋冬之交亦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苏州城外的晚秋霜华;“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宋代词人叶梦得的《水调歌头》描绘出一幅碧天澄净、落叶回旋的秋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则是秋游赏枫的名诗佳句。

  采收入仓 秋种繁忙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时至霜降,农人迎来深秋时节的丰收和播种——采棉刨薯回茬麦,人们忙碌于万顷白棉的采摘,花生、大豆和甘薯等的采挖晾晒,还种下了来年收获的冬小麦。“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过冬的“零嘴儿”也在此时更增亮色。

  

  秋枫如火。人民网 孟丽媛摄

  民谚有云:“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珍惜粮食的农人在收割后返回农田,捡拾遗留的作物,是为“复收”。俗话说,复收一亩数量少,万亩复收不得了。霜降复收不仅将更多粮食收归入仓,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质朴、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收薯采棉,摘柿种麦。赶着秋天的尾巴采收入仓,播种落地,人们便可在仓廪实、衣食足中安稳过冬。

  登高远眺 赏菊进补

  霜降,民间有登高远眺、赏菊、吃红柿、进补等习俗。

  “登高”不仅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也为观赏秋景提供了绝佳视角——历经秋霜,漫山遍野的枫树、黄栌等如火似锦,站在高处便可将如画盛景尽收眼底。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霜降百花凋零,菊花却正傲然绽放。古时,菊花被称为“延寿客”“不老草”,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此时,古人赏菊饮酒、开“菊花会”,表示对菊花的爱戴和崇敬。

  秋霜让柿子悄悄“红了脸”,部分地区有霜降吃红柿的习俗,取“吃柿子不会冻到流涕”或“防止冬季嘴唇开裂”之意。

  

  红柿压枝。人民网 孟丽媛摄

  “进补”是秋冬时节的饮食主题。老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这时天气越发寒冷,不同地区有着“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习俗,通过进补强身健体。

  时至深秋,人们易因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而受凉,需注意添衣防寒、温暖迎冬。(孟丽媛)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