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惜别最懂他们的“沈大姐”-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观众惜别最懂他们的“沈大姐”

2020-08-04 11:13:20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讯(记者 邱伟)新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沈力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倪萍、陈铎、李瑞英、敬一丹、白岩松等众多央视主持人来到现场,送别这位“中国荧屏第一人”。

  

  沈力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本报记者 吴镝摄

  告别仪式现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沈力的生平回顾,很多前来悼念的市民在此驻足、缅怀。沈力1933年出生于北京的名门望族。1957年,24岁的沈力从部队转业,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作为中国电视荧屏的常青树,沈力25岁第一次登上电视屏幕,一直工作到70岁。从新中国第一名播音员,到编辑、制片人,沈力的工作全年无休。从名人到百姓,近万人接受过沈力的采访。上世纪80年代的《为您服务》、90年代的《夕阳红》让沈力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主持人。节目播出期间,电视台每周收到3000封观众来信,沈力成了观众心中最懂他们的“沈大姐”。沈力用上万期节目,创造了中国电视工作者的奇迹。

  5年前,沈力身患疾病,她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斗争。送别现场,一位生前好友回忆最后一次与沈力见面的情景时难掩悲伤,“最后一次去看望沈力老师的时候,她跟我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躺在床上5年了,不能再为电视事业、为国家做任何事情了。’沈力老师很乐观,到最后都没被病痛打垮,她走的时候很安静地睡了。现在我们不得不说再见,沈老师再见,一路走好。”

  倪萍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告别仪式现场。“沈力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样样都是我们的榜样……”只说了几句,倪萍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上午9时50分,告别仪式开始。几分钟后,倪萍第一个步出告别厅,她哭红了双眼,已泣不成声,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离开了现场。随后走出告别厅的李瑞英对记者表示,沈力老师生前的点点滴滴都是宝贵的财富。沈力曾说:离开观众,就不会有我们自己。

  李瑞英记得,在9年前的央视主持人大赛上,年近八旬的沈力身体已不是很好,而每次节目录制都要熬夜到凌晨两点,“我就坐在她身边,中间有休息的时间,我们都劝她去休息室,但她却对观众签名、合影的要求从不拒绝,她跟我们说‘观众也都不容易。’沈力老师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她的善良。”

  主持人白岩松说,如果把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比作一个大家庭,沈力毫无疑问是那位慈祥的母亲。在敬一丹眼中,沈力是电视人的“标杆”。主持人王宁回忆沈力时忍不住泪流满面。王宁回忆道,9年前自己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决赛前她和沈力老师在洗手间相遇,“比赛时评委与选手不能交流,我碰到沈力老师时也没敢说话。沈力老师看到我,点了点头,轻声说:‘你就认真做你自己就好了。’”王宁在比赛期间一直压力很大,而与沈力老师这次短暂的相遇、简短的一句话,却让她犹如在最艰难的时刻抓住了一束光。“最终那次大赛我获得了冠军,沈力老师给我颁奖的时候对我说:‘作为评委不能跟你说话,其实我很想鼓励你。有时候看你没自信,我很想跟你说加油。你看,你做你自己就好了。’”王宁说,“是沈力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

  主持人张泽群在缅怀沈力时说,沈老师是行业的祖师,大家都是她的晚辈,“今年,赵忠祥老师和沈力老师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开创事业的精神,我们要永远铭记。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更要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事。”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