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跃居中国第一-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贵州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跃居中国第一

2019-06-25 19:10: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6月25日电(冷桂玉)记者25日从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日前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贵州179个村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724个,数量跃居中国第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累计409个,居中国市(州、地、盟)第一。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传统村落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要求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并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保护新办法,探索传承新途径,创新发展新举措,深入挖掘传统村落价值。

  强化立法保护,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2017年8月,贵州省颁布了《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省级条例。同时,贵州各地还出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标志着贵州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2019年2月,黔东南州榕江县检察院对该县栽麻镇政府怠于履行传统村落保护职责进行行政公益诉讼,成为中国全国检察机关保护中国传统村落依法提起诉讼的首例案件。

  注重文化传承,探索多种形式保护。贵州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走出一条在保护和发展矛盾统一体中寻求融合协调的平衡发展路子,结合贵州实际,创新探索,积极总结探索保护发展路径;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政府加大投入对村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通达条件进行改善,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等,如黔东南州肇兴侗寨保护发展模式。

  2018年,贵州启动100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为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古街小巷、古树名木、民风民俗等建档立卡。目前,贵州省级数字博物馆已基本建成,入馆传统村落120个;建生态博物馆保护传承模式。通过合作、自建、捐建等模式,将文化遗产原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在的环境中,如黎平堂安生态博物馆(侗族)等。

  村企合作保护模式。贵州不断加强与大企业合作,促进企业资金技术与传统村落资源的有效对接,如以腾讯公司与黎平铜关村和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与黎平地扪村为代表的村企合作保护模式。

  村民自治保护模式。贵州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促进村寨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产业结构的保存以及村寨风貌的完整性,如雷山县上郎德村、从江县岜沙为代表的村民自治保护模式。

  注重精品打造,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贵州以文化传承为重点,以示范试点为带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遴选台江县登鲁村、册亨县板万村、盘州市妥乐村、黎平黄冈村等15个传统村落开展示范村建设,制订每个示范村的实施方案,每个示范村安排500万元,深度挖掘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贵州省传统村落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消防基础设施是传统村落防火安全的最大短板。为解决传统村落消防水源、防火分区、消防工程验收等技术性问题,2018年,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传统村落消防安全课题研究,出台了中国第一部《贵州省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技术导则(试行)》技术性文件,黔东南州针对本州传统村落均为木质连片房屋村落,编制了《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消防规划指引》和《黔东南州传统村落消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目前研究成果已逐步在贵州全省推广运用。

  针对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短板,贵州省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5年,安排1618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140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2016年,安排689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100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2017年,安排8316.3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369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同时,贵州还整合地方政府、消防部门涉农资金4.32亿元,用于545个传统村落消防设施建设。通过连续投入,每个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平均补助资金约110万元,贵州全省实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

编辑:张舒雯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三峡“垂直之美”

    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余千米,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干流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的大峡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

  • 四川黑水羊茸村风景迷人

    为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该村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采取“支部+旅游公司+农户”方式,大力发展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 河北景县:铜胎画珐琅助农增收

    6月18日,景县龙华镇铜胎画珐琅手工艺人在修整铜胎胎形。 近年来,河北景县坚持传承当地传统铜胎画珐琅技艺。6月18日,景县龙华镇铜胎画珐琅手工艺人在修整铜胎胎形。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甘肃古浪青年教师剪纸二十载 “刻剪”本土文化推介家乡

  • 优势栏目

    2019“造梦·鸟巢”大型视听光影秀亮相

  • 优势栏目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