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文化频道班组之星-正文
班组之星:修复班里“有本事”的人
//www.workercn.cn2015-01-31 14:16: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凭着极大的忍耐力和不服输的劲头,王芳云根据电流大小、物件厚度、焊接速度,不断摸索焊接方法

班组之星:修复班里“有本事”的人

  没有如花似玉的容颜,却有一手人人羡慕的焊接技术;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她,就是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生产服务中心回收车间的电焊女工王芳云。

  1997年,21岁的王芳云来到煤矿当上了一名电焊工。瘦弱的女孩,每日忍受焊接操作工程中烟尘、有毒气体、高频电磁场和灼伤、烫伤、电弧光打眼、嗓子发炎等伤害,她能行吗?

  “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做事,就要认真去做好,如果是混日子,不做也罢!”她说。

  刚上班时,王芳云天天跟在师傅身后,将关键的环节和不懂的地方记到一个小本子上,然后再一点点实践、琢磨。下班后,捧起各种发的、借的、买的专业书籍开始一点点“啃”。

  仰焊、堆焊对于熟练工来说也是最“挠头”的:即便防护装备一应俱全,溅落的金属颗粒还是会掉进衣服里。

  提起第一次受伤,王芳云至今心有余悸。“为了掌握好刁钻的焊接角度,我不小心被几百摄氏度高温的金属颗粒烫到皮肤,疼得眼泪快掉下来了,但手上的活却不能停,因为焊接温度一旦变化,就可能导致焊缝马上出现裂纹,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

  就这样,凭着极大的忍耐力和不服输的劲头,王芳云根据电流大小、物件厚度、焊接速度,不断摸索焊接方法,成为电焊班里“有本事”的人。

  王芳云所在的修复班,工作场地是半露天式大棚。对于电焊工来说,春秋天还舒适些,到了寒冬腊月,身上不能穿太厚,因为焊接时焊条的温度能达到2000摄氏度,正在焊接的双手与数百摄氏度高温的焊接点接触时,双手的指尖是热的,手却是半僵状态。持续的焊接过程,让王芳云和班里的职工经常汗湿衣襟,但焊接后凉风袭来,又会凉气逼人,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夏天依然难熬。炎热的天气里,要严严实实地裹着工装,戴着厚重面罩,防止电焊花落在身上,烫坏衣服烧着人。

  修复班的工作是对回收来的物料进行焊修复。从800米井下运出来的物料沾满煤泥和油垢,而且大多是工字钢、棚梁之类的重型铁器。

  身为班长,王芳云带着电焊班的姐妹们将这些铁家伙从两米多高的垛上徒手搬运下来,先表面清理,再气割、焊接,最终码放一起,每年修复的矿工钢、支架达3000吨以上。

  2014年夏天,井下支护用棚梁、棚腿告急,加工任务落到了王芳云班的这帮“焊花”肩上。接到任务,王芳云立即组织姐妹们分班倒,轮流干,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投入生产。

  一根3米多长、100多公斤重的棚腿,需上下左右翻焊4遍,每天20根左右。炎热的天气加上高温作业使她们不少人身上起了痱子,隔着手套都能感觉到电焊钳烫手。王芳云说:“当时平均每天熔掉10包焊条,700多根!”

  煤矿“家大业大”,很多人觉得浪费点没啥,因此从井下回收上来的一些旧料,除了分拣出来可以修复再用的,剩下的就进了废铁堆。在王芳云眼里,这可是个“淘宝区”。废旧的暖气管和钢铁片,加个旧轮胎她就可以造出一台小推车,小边角料她也会想办法焊成小工具,方便耐用。

  39岁的王芳云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务事耽误过工作,连年保持矿“先进工作者”、 “优秀岗位能手”、“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兖矿集团公司“巾帼标兵”等荣誉。

  很多人劝王芳云换个更舒适的岗位 ,可她至今依然每天忙碌在电焊工作间里。她说:“只要矿上需要,我就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干下去。”(王建  程琳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