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历数南京长干里的历史遗迹

2020-11-06 11:11:27 来源:金陵晚报

  来源:金陵晚报

  南京长干里位于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幅员颇广,史上是金陵古城最繁华的地方,著名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南京主城雏形——越城就位居于此。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长干里一带就是金陵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了,范蠡之所以选择在此构筑越城,就是因为看到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肆繁荣,人口密集,是本地区经济命脉之所在,同时,这里还有山水卫护,且攻守皆宜。

  李中堂的“鸿章井”

  长干里东隅,即今天的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历史上声名卓著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所处的大片区域。关于“1865”如今已经多有著述,这里不再赘述,需要略作补充的是,如果您得闲,有机会前往光顾、游览1865科技园的时候,别忘了去瞅瞅新近发掘的一处珍贵历史遗迹——“鸿章井”。

  雨花门外雨花桥下宽阔的外秦淮河南岸,在参天大树的掩映下,有一处很不起眼的古老井栏,它是晚清重臣、叱咤风云的李鸿章所留下的遗迹。

  就在这眼井的旁边,立着一块大理石的铭牌,上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曾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职,谥文忠,封一等侯。为推行洋务运动,公元1865年李鸿章创立金陵机器制造局。当年李鸿章在此地掘井并取水煮茶,与众官员共商国是,这口井被称为‘鸿章井’”。可别轻看这眼井,它可是当年轰轰烈烈洋务运动的一块“金字招牌”呢!

  当您身临其境,就会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眼前再现时值壮年的李中堂与属下在水井旁口呷香茗,共商国是,谋划洋务举措,谈笑风生的场景。

  平战结合“伏龟楼”

  长干里历来是军事要地,东吴时期曾经驻有兵卒着一袭黑衣的乌衣营,东晋时期这里是丹阳郡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在城墙的拐弯之处筑有一座伏龟楼,后来起建的明城墙,则将伏龟楼遗址永远地压在了墙脚之下,被永久埋没啦。直至2001年,有关部门在对南京明城墙进行大规模保护性修缮时,“意外”发现了南唐城墙和伏龟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武定门登上明城墙,向南行十余分钟,便到达今天的“金陵遗韵——南唐文化展”展馆,展厅内老伏龟楼形象便显现眼前。南唐伏龟楼(或为“孝侯台”)堪称金碧辉煌,规制则小于一般城门的镝楼。

  伏龟楼顾名思义,“伏”字,含埋伏之意,也有“匍匐”的意思,伏龟楼犹如一只巨龟匍匐在巍峨城墙之上,坚如磐石。它是南唐在城墙南门东侧修筑的一座镝楼。此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重点防守之关卡,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军事地位极其重要,是咽喉、要隘,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它可是市民观光游览的胜地,战时则为军方的要隘,坚不可摧的堡垒。

  宫廷特供“鸡鹅所”

  南唐覆灭后,这一地区荒芜、萧条,一下子沉寂了长达数百载,大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大举建设京城,于是这里骤然升温,迅速地变得热闹起来。按照军师刘伯温的谋划,通济门外的不少地方布有许多饲养大型牲畜的场地和为皇宫饲养家禽的处所,今天的象房村、养虎巷、鸡鹅所等,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象房村是当年饲养大象的场所,养虎巷顾名思义,乃养虎的场地,据说朱元璋爱喝虎骨酒,这里便成制酒的原料基地。鸡鹅所呢,则是为皇宫提供家禽的重要处所。

  有资料介绍,今南京市内,原有两条鸡鹅巷,为便于区分,老百姓习惯称为南北鸡鹅巷。南鸡鹅巷原址后来改名小彩霞街,如今已废。现存的北鸡鹅巷,东起一枝园,西至北门桥,史料记载,两处皆为古代南京城为老百姓生活服务的家禽市场。南京还有个老地名,叫作鸡鹅所,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鸡鹅所非同寻常,它是为王宫贵族忠实效劳的重地。

  明初皇宫外的西南方,位于双桥门之南侧,临近宁芜铁路,曾经辟有一个专为明代朝廷供养鸡鹅等家禽的鸡鹅所。这些食材因为专供朝廷,自然是选用上好材料,还要有专人检测、把关。不过,关于老地名鸡鹅所,如今只有当地七八十岁老者尚存记忆。随着城市大规模的拆迁改造,鸡鹅所已经淹没在现代化楼宇之中了。

编辑:刘云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