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23年“兵团工匠”|战勇:二十八年扎根农田 只为育出兵团“金豆豆”

来源:兵团日报
2024-05-14 13:57

原标题:

战勇:二十八年扎根农田 只为育出兵团“金豆豆”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靖茹

5月6日,战勇拿着记录本在试验田里对每份材料进行观察记载。厚厚的大豆田间记录本上,他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上万份种子材料的出苗、开花等数据。十几年如一日,自大豆播种至收获,总能在试验田里看到他的身影,他对待大豆就像对待他的孩子一样,对每个大豆品种的株型结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

自1996年进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工作,到现在担任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大豆创新团队领头人,战勇一直做着研究工作,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战勇带领团队成员已累计选育出20余个大豆新品种(系),大豆种植区域已扩大到13个师124个团场。

大学毕业后,战勇来到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工作,跟随大豆专家罗赓彤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从此与大豆结下不解之缘。为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与科研素养,战勇利用空闲时间,刻苦学习,攻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战勇在试验田中观察大豆长势(摄于2023年9月14日)。陈遂中 摄

学成之后,战勇放弃疆外单位给予的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回到新疆,继续搞他热爱的大豆科研。

战勇瞄准垦区大豆品种适应性差、产量低、抗性弱等问题,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大豆“卡脖子”技术攻关。

战勇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积极收集引进各类大豆种质资源2000余份,鉴定大豆资源1万余份,采用杂交组配、核不育轮回群体技术、全基因组技术等,创制优异种质5000余份,以期解决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丰富新疆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库。

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在“十三五”期间,战勇聚焦高产栽培,开展高密种植、化学调控等研究工作。为突破瓶颈问题,使产量有明显提高,他潜心研究,对产量提升的限制原因进行逐一分析。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他把一项试验重复做了3年,在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佳灌水量与施肥配比数据,为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奠定了实验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战勇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十三五”期间兵团大豆的平均产量明显提高,多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八师石河子市、四师可克达拉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及阿勒泰等地开展试验示范。

2023年,战勇和团队成员采用高产新品种“龙垦324”,创造亩产467.24公斤的大豆高产新纪录,应用的精准农业“六项技术”和良种良法、模式栽培等主体技术,为国内同类地区大豆规模化种植提供了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支撑。

因为常年和豆农打交道,战勇建了多个微信群,解答他们的问题,手把手进行种植指导,他不吝将掌握的先进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服务职工群众,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近年来,他培训科技人员、基层技术人员以及种植大户近5000余人,为兵团大豆大面积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战勇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到极致,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