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演员授权AI人声,是助力科技还是损害职业权益? - 评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配音演员授权AI人声,是助力科技还是损害职业权益?

来源:红网
2024-04-27 09:06

原标题:配音演员授权AI人声,是助力科技还是损害职业权益?

近日,著名配音演员赵乾景将声音授权给AI,将通过全新的AI有声剧演绎经典IP《凡人修仙传》,在此次项目中,Sound Engine训练出多种音色的AI人声,使得赵乾景能够一人分饰多角,如旁白,主角等。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技术进步的尝试,应该得到支持;但也有人认为这会引发传统人工配音可能会被取代,甚至会损害配音行业的职业权益。

AI配音其实并不陌生,目前国内的AI配音主要应用在纪录片、新闻播报以及短视频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AI配音可能侵犯实际配音演员的声音权益,引发法律纠纷。但该事件之所以引起热烈的反响,主要是因为配音演员主动将声音授权给AI,这种商业化的操作最直接的后果,是可能会导致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受到挑战,并对配音演员的专业地位构成不可忽视的挑战。

从文化角度来看,AI配音技术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声音艺术的认知。配音演员在配音过程中,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是在为角色注入独特的灵魂和情感深度。这是目前AI技术所难以企及的。尽管AI可以模仿人类的情感,但是这种表达往往缺乏真实情感的自然和多样性,单一流水线生成的音色,已经淡化了声音本身的情感和意蕴。

而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A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远远超过语音识别和生成,扩展到图像处理,文稿写作等领域,这的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也在模糊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边界,打破了技术进步与艺术传统之间的平衡。正如AI绘画和AI写作一样,尽管它们凭借价格优势和制作速度迅速占领市场,但这样的“艺术作品”真的能够反映出足够的原创性和情感深度吗?

真挚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重现人本身的创造性和温度。配音,绘画等艺术形式,本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期望与接受者建立某种情感上的联系。然而,如果这些艺术作品完全是由机器生成的,这种情感联系是否还能继续维系呢?正如一网友所说,AI只能是工具,不能代替艺术,机器重复的是声音,却永远代替不了感情。

总之,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本质上也是人们期望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呼唤保持艺术行业的人文底色,守住人本身的情感与温度。AI技术是工具,应以辅助而非取代的方式去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提醒相关部门,立法也应该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法律层面上划清技术与艺术创造的边界,保持艺术的独立性与温度。(董芳宁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