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成熟作品,兼要传统创新 看京剧《大宅门》如何圈粉年轻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依托成熟作品,兼要传统创新 看京剧《大宅门》如何圈粉年轻人

来源:新民晚报
2021-10-24 14:51:03

  原标题:依托成熟作品 兼要传统创新(引题)

  看京剧《大宅门》如何圈粉年轻人(主题)

  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11月3日,阔别上海舞台四年的京剧《大宅门》将重磅回归,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观众们见面。四年前曾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新编京剧《大宅门》,凝结着郭宝昌导演70年京剧情缘、集结京剧界老中青三代优秀创作者的台前幕后,无不透出——这是一出“演给年轻人看的戏”。

  杨九红视角重塑IP

  京剧《大宅门》以成熟作品为依托进行戏曲舞台改编,集合了郭宝昌、朱绍玉、蓝玲、杨少春等前辈名家坐镇,截取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1906年前后的时间段,讲述济南府花魁杨九红因缘结识京城百草厅少爷白景琦,一见钟情而自赎跟随,虽直面不公,终难进大宅门的人生惨遇。

  在经历初稿及郭宝昌的启发之下,编剧李卓群决定京剧版《大宅门》以杨九红的视角讲述大宅门的故事。这段从白景琦与杨九红在济南畅春园相遇相爱,到杨九红因出身难进大宅门,被迫与爱人分离的剧情也是原作中最具戏剧张力的内容之一,如此新颖的角度得到了郭宝昌的首肯。郭宝昌认为:“以杨九红这样一个出身与白景琦不相称的女子视点出发,也是看中了其无限接近大宅门,但没有走进大宅门,最终没有被大宅门正式接纳的特殊性,在她眼里大宅门是另一片天。”

  全剧流转于济南畅春园、穿城街巷、提督府私牢、京城白府、前门胡同、火车站等场景,四场戏贯穿情感上的四季况味,白景琦与杨九红一见钟情的缱绻春意,监牢中赎身成亲的夏夜炽火,大宅门中语似霜剑的秋雨透骨,追逐逃跑途中的冬雪苍茫。最后戏曲舞台上较为少见的开放式结尾打开了时代的年轮,往事沉浮于百年的意境浓艳炽烈。

  舞台感有别传统京剧

  秉承着传统与创新兼收并蓄的理念,京剧《大宅门》从舞美、音乐、唱腔、服装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戏曲模式。整场戏在尽可能多地展现京剧传统表演技法外,还借用了许多其他艺术样式的呈现方式,如剧中的音乐结合了电视剧原声旋律和京剧传统唱腔板式,而人物造型则结合了传统京剧服饰形制、清末服饰元素和当代审美潮流。但同时,“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美学原则也贯穿全剧,在李卓群看来,“戏曲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其艺术方式与迪士尼的动画电影有几分相似,大多故事简单,但情节和人物十分饱满,在恰当处会以歌舞作为填充”。

  “奇缘其非无根据,痴心枉自化泪痕,一遇铁骨全不悔,辗转朱门与风尘……”,好妹妹乐队为京剧《大宅门》创作的推广戏歌《人间难得有情人》也已传唱甚广。这部颠覆电视剧版男性语境,以“江湖”对峙“庙堂”,凭“深情”挑战“规矩”,通过运用现代表达方式对传统戏曲美学重新解读的京剧《大宅门》可算是一部“新浪潮京戏”。

  “京剧只有和年轻人接轨,才会进步。”郭宝昌一直希望用年轻人的思路去改造京剧。2013年,李卓群的小剧场京剧《惜·姣》首演,一夜爆红。《惜·姣》的出现让郭宝昌等到了“圆梦人”,他曾说,“本子(《惜·姣》)写得太好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京剧需要的是时代价值观的注入,要赶得上时代!”京剧《大宅门》在创新表演方式的同时,既回应年轻观众的需求,也为京剧艺术传承增添新动力。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