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来源:人民日报
2021-10-18 04:40:08

  原标题: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引题)

  薪火相传 诠释文明(文化脉动)(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王珏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1921年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并命名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为开端,我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中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发现取得丰硕成果。

  图①:四川德阳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文物青铜大立人像。资料图片

图②:河南洛阳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外景。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历经不断探索

呈现繁荣景象

1921年10月,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系教授、湖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长郭伟民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西方学术思潮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达尔文进化论催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地质学、生物学获得重大突破,西方考古学产生,历史唯物主义诞生。西方思潮来到中国,对学术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在这个背景下,1921年,以寻找中华文明源头的仰韶村发掘开挖了第一铲土。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也走过百年历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中国现代考古学经历了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蓬勃发展期。

从1921年诞生开始,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始了起步期。自1950年起,陕西半坡、河南殷墟、北京明定陵等一大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新中国的考古学进入了初步发展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20世纪50年代,中原地区构建起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直线发展范式,最终演化为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都被认为是在中原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中原之外地区的大量考古新发现,加上新的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数据的公布,周边地区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考古学逐步建构起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论”,包括黄河、长江和西辽河等地区在内的中国各地区古代文化,都被认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发掘,涌现出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浙江良渚古城、山西陶寺古城、河南偃师商城、新疆小河墓地、四川三星堆、陕西阳陵和法门寺地宫等一大批重要考古发现。中国现代考古学进入快速发展期。陈星灿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之后,新的方法和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其中最明显的进步,是各种科技手段被应用到中国考古学的调查、发掘和室内研究中,中国考古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倾向。在此期间,受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剧增,专业队伍也有了很大增长,出版物则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中国考古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进入蓬勃发展期。党和政府将考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在考古投入、考古项目数量,还是考古技术、考古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显著增长。同时,中国考古学与国外的联系日益加强。目前,我国已在海外开展11个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40余个中外合作考古项目,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24个国家。中国考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延伸历史轴线

丰富历史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说,考古学的大量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系统,基本上建构了史前史,重构了先秦史,在中华民族起源、中国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城市起源和各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早期发展史、夏商周断代工程等学术问题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考古学为中国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为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考古学成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体系,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线路遗产、文献遗产等的体系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要的是,中国考古学留下了科学的方法体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中国考古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方法体系。这既包括科学的技术体系、研究理论体系和学科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也包括符合国情的遗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综合利用多学科和技术手段进行考古研究,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共识和学科发展内在动力。在考古发掘和遗产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中国考古学在发现与研究、实证中华古代文明和对人类历史贡献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中,考古和公众的关系也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一系列考古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一些考古发掘过程适当向公众公开。中国考古学和公众的互动,普及了科学考古知识,激发了人们对考古和历史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

此外,考古发掘和成果需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贺云翱说,中国考古的学术成果在文旅事业融合,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在城市城镇建设、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明形象建构,在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增进交流互鉴

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长时段观察历史的尺度,这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是对过往历史研究的贡献,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贡献。”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研究馆员林留根说,考古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面对未来”的探路者。中国考古学丈量中华五千年文明所走过的路,探索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也凝聚了一代代考古人的贡献和付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种建荣说,我们几代考古人,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求真致用,诠释文明,薪火相传,奋斗不止,奠定了今天中国考古的辉煌与成就,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不断进步,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当下的中国考古学就应当肩负起构建国家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要扛起“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任,再铸考古新辉煌。

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利用考古遗址和成果的重要抓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方勤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考古未来发展一个重要内容。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组织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比如正在进行的实验室式三星堆遗址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理念、方法、技术和水平的体现。考古发掘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展示中华悠久文明的文化和旅游标志,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中国考古学发展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向。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陈杰说:“中国应该积极欢迎国际合作,汲取国外学者的先进方法和优秀成果。同时,中国考古学要积极走向世界,通过国际合作达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并为世界考古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