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源闸龙王庙将再现运河记忆-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昔日皇家水上御道 今日百姓参与改造

广源闸龙王庙将再现运河记忆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9-30 15:09:17

  原标题:昔日皇家水上御道 今日百姓参与改造(引题)

  广源闸龙王庙将再现运河记忆(主题)

  北京晚报记者 于丽爽

山石叠韵、清风竹影、运河再现、梅影斜疏、岁寒知松、汀步花径……这些美景不仅出现在明清古画上,明年9月底之前,美景将会出现在有京杭大运河首闸之称的广源闸及旁边的龙王庙周围。

现状

景观缺乏文化主题

昨天,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民生空间再造公众参与活动”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行。历经19次公众参与调查研究,跨界专家多次研讨,设计单位反复修改,“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亮相,预计到明年9月底前实施完成。届时,大运河文化带支线南长河文化带上这一重要节点将呈现更多文化韵味。

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位于西三环内侧、广源闸路与万寿寺路交会处,是大运河文化带支线南长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项目总面积约1513.4平方米。其中,广源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寺龙王庙是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现状部分区域相对杂乱,整体景观缺乏文化主题;河岸线生硬,缺乏人与水体的互动;龙王庙北侧绿地目前被一处违建侵占。城市更新项目将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弱化硬质堤岸,增强沿河步道的观感体验,与龙王庙形成视觉上的连续景观;同时拆除违建,还绿于民。

设计

借鉴园林造景手法

“区域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是运河文化、庙文化、潮文化,提取这些特色文化元素,依托场地地形、地貌等建设条件,对场地进行方案设计。”项目设计单位中建设计集团相关负责人刘璐介绍。整体方案借鉴中式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恢复河、闸、庙、岸的历史元素整体秩序感;采用借景、框景、对景形成启、承、转、合的节奏变化,营造出闹市中的一隅幽静、赏梅闻香寻古的意境。

方案以龙王庙为轴线设计。庙前对杂乱的绿化进行整理,将空间打开,种下松、竹、梅等。庙后的小广场,在地面上提炼运河、长河河道蜿蜒的形态和丰富的水岸做出“曲水流觞”景观,局部采用玻璃地砖铺装材料,并结合运河文化进行雕刻展示。区域中的景观墙将展示龙王庙的历史文化,同时适当留白,为未来科技文化展示提供载体。场地将增加地雾,夜晚增加踩踏互动灯。这些设计手法可增强空间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项目预计明年9月底前完成改造并亮相。后续,紫竹院街道将以文化挖掘和价值共造为主题举办系列公众参与活动。

新闻内存

长河东起高梁桥倚虹堂,西至清漪园、静明园,长12公里,是连接京城和西郊皇家园林的水系,去三山五园水路的必经之路。长河上的高梁桥附近在明末已是“绀宇亭台、酒旗掩映,每岁清明、浴佛日等节令,游人万计”的热闹去处,到康乾时更是喧嚣若市井。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6位皇帝及慈禧太后都曾走过这条皇家水上御道。长河也是北京现存唯一的皇家水上御道。

广源闸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人称“运河第一闸”,修建通惠河前即有广源闸。据记载,广源闸是官闸,设专职兵卒看管,闸板上镶有铁活龙头,造型十分气派。广源闸有两座,上闸在今万寿寺东,有闸墙保存;下闸在今白石桥下,使用到清代才废弃。广源闸桥为南北向方孔石平桥,长约十余米,后世屡经修缮。1999年长河改造,改建成水泥桥面。广源闸明清时期是皇家前往颐和园和玉泉山游览时换乘龙舟之地。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