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有声朗读)-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我爸(有声朗读)

来源:中工网
2021-09-07 09:18:24

  《我爸》

  作者:李桢林

  朗诵:康麟辉

  虎父无犬子。

  我可能比我爸更虎。脾气性格都是“大男子主义”的俩人凑一块,总是“不对付”,犟起来就像田里的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

  我们家在山东一个小村子里,跟河北隔着一条河,世代务农。从我爷爷这一辈开始,我们家就在农闲的时候出去做点小买卖,到我爸这辈,家里就不种地了,在镇上卖农资。我爸经常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17岁辍学,修过河堤、卖过雪糕,也像他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迷过崔健、练过气功。我爸最爱跟我说的,就是他二十出头的时候,寒冬腊月跟我爷爷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收猪骨头,再骑车几十公里出去卖,一天挣几块钱。北方的冬天是把刀,车轮子轧在雪地里滋滋作响,他说最累的时候一天能蹬坏一双布鞋,脚底板漏出来,血也冻住,麻了都不知道。

  年轻时的经历成为他日复一日“教育”我的资本。在他眼中,我就完全属于“垮掉的一代”那种形象--吃不了苦、懒惰、没长进。而且我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咬文嚼字,又无师自通地写了一手好字,没事儿还喜欢吟诗作对、写日记。到现在还常跟我炫耀,他追我妈就是凭借一首诗、一封信才打败众多竞争者。所以,看起来还沾着一点点知识分子的秉性。

  像所有同龄人的父母一样,我爸热衷于每天给我的微信发一些“不转不是中国人”、“震惊!”之类的文章,而且喜欢讲论国际形势,一切都运筹帷幄,从来不承认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儿子永远不如老子--每次回家在饭桌上,我俩总会因为国际问题莫名其妙吵起来,每次回头想想,都觉得自己好笑。

  就是这种互相不服的劲儿,导致我们之间长期的“不对付”。在我最“叛逆”的高中那段时候,我和我爸的关系一度紧张到好几天不说话。常言道,父子没有隔夜仇,但是他有他的骄傲,我有我的倔强,一言不合就互相嫌弃,总想着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当然,每次不服气,都会以我爸一家之主的强势“经济大权”而获胜。

  上了大学以后,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而我也天性喜欢飘着,有时候放了暑假也以留校实习为理由不回家,那个时候一年能见一次,每次回家就是跟他要钱。本来以为,作为家里唯一的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在家的权威会理所当然地上升一个档次,但为数不多的回家的时候,我爸还是一副“老子什么都懂”的样子。有一次我回家,在饭桌上,我爸告诉我不要轻易喝陌生人的饮料,坐火车不要随便搭话,他告诉我现在有一种能控制人的迷药,拍一下我就得乖乖听话,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交出来。我不止一次的告诉他,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公安局多次辟谣,但他仍然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还试图以我三叔二大爷的亲身经历让我相信这种药真的存在。

  那次的结果和往常一样,又是一次不欢而散。我爸生我的气,吃完饭不搭理我,房门一关自己回了房间。我妈拉住我跟我说,听说你要回来,你爸盼了好些天,提前就把你爱吃的菜都买好了吗,你怎么一回来就让他生气,他告诉你这些不管真假不都是担心你嘛?

  我妈让我去跟我爸道歉,我跑到他房间,他背对着我在窗户边吸烟。我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说什么,就这么站着。那天晚上月亮很大,把一切都照地烟雾缭绕。我爸穿了个灰色的毛衣,袖口有点开线。他没有回头,像月亮一样沉默。时间静止了,那一刻,可能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看我爸。头发白了一大片,人胖了不少,背有点佝偻,和月亮一样温柔,完全看不出我印象中他的强势和刻薄。我爸老了。

  后来我入职中铁十四局,当了一名工人,从事了在我妈看来“最苦”的职业,尽管大四的时候,我还有另一个机会在市里坐办公室,当个小记者。我爸跟我妈不同,他很赞同我的选择,去当一名建设祖国的劳动者。我爸还是那样,认为儿要穷养,要锻炼,要吃苦。

  2015年7月底,送我到公司报道那天,我妈大包袱小包袱给我准备了一大堆,我就挑了个行李箱,装了几件衣服上路。妈妈说我爸身体有点不舒服,没有来送我。在门口等车的时候,我妈眼里含着泪,在她看来,我去建筑单位上班就是电视里那种戴上矿工手电下深井浑身都是煤的工作。

  车到了,我装好行李,回头跟我妈道别,一抬头却看见我家窗户开着,我爹在窗口夹着根烟,看着我。那天天气很热,一丝风都没有,烟雾缭绕在窗口,模糊了视线。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都是模糊的,就像被月光照过一般,眼前只剩下那个胖胖的身影,和已经全白了的头发。儿要远行,我爹一句话没送我,但我身上如千斤坠顶。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未认真想过我和我爸的这种“不对付”,到底是要分个胜负还是如何。只是到现在才确确实实感受到我爸是爱我的,以男人的那种威严和坚毅。

  我曾经在知乎上问过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家人改变愚蠢且固执的观念?有位网友的回答让我感受很深,他在答案里反问我,“我们这一代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受了一点教育就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地,瞧不起这,瞧不起那,甚至是那让我们去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科学的,从而想改变父母的想法,然后发现无法改变就气急败坏地说父母顽固不化,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说,有时候觉得父母就是派来和我们作对的,但这群和我们作对的人给了我们一切。

  “别抱怨了,如果你不喜欢他们给的,不要去试图改变他们,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操劳了一生,现在我们有了能力,不是要跟他们一决胜负的,而是要学着理解和爱。”

  (中国铁建职工e家)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