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 “用作品与时代对话”-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专访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 “用作品与时代对话”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7-26 07:32:00

  原标题:人民文学出版社迎70岁生日 专访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引题)

  “用作品与时代对话”(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迎来了70岁生日。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

  北青报: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员,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从业以来感受到的人文社用文学对话时代的精神吗?

  赵萍: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学专业出版机构,人文社陆续出版了一大批优秀主题图书,至今经久不衰。其中既包括家喻户晓的《平原烈火》《保卫延安》《青春之歌》《山乡巨变》《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东方》《浴血罗霄》等作品,也包括王树增《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历经岁月的打磨,依然深受读者喜爱。

  最近,人文社当代文学编辑部推出铁流《靠山》、陈辉《陈辉诗选》、范稳《太阳转身》、王小鹰《纪念碑》、“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红色长篇小说经典”系列、“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等作品。我们希望用这样的作品与时代对话。

  北青报:您在当代文学编辑部策划出版了大量优秀作品,最近在忙什么?

  赵萍:最近《靠山》这部作品与读者见面,是挺振奋的一件事。《靠山》是作家铁流创作的报告文学,呈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作家铁流为创作《靠山》,前后花了14年,足迹遍布山东、湖南、河南、河北、江西、陕北、江苏等地,对上世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支前活动的亲历者及其后人进行了详细的走访与记录,并查阅各类文献及历史资料,将采访人物及口述资料逐一与相关历史记录进行对比整合,工作量非常大。作为这本书的编辑以及第一批读者,我在这本书里能看到“人民的战争”如何由人民完成,“人民的军队”如何被人民组成等散落在时间长河里的历史记忆。

  北青报:我们此次开设“百年艺新风”系列采访,也正是希望讲述文艺创作领域共产党员的文艺追求。除了作者,编辑也是出版行业的关键角色,很想听听您的故事。您是在什么时候入党?

  赵萍:我是在高中就成为预备党员。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加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后更加深刻理解了文学艺术与人民、与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我记得社里的老编辑很早就告诉我一条编辑准则: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标准,不是看作者是名家还是非名家,最首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本身。不因为作者是著名作家就怯于接近,也不因为作者是文坛新人而轻慢无视,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学判断,认准那些扎实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深刻反映现实和时代的作家作品,和创作者同步,保持韧劲,沉下心来甘作嫁衣裳。

  北青报:能否为我们讲讲您在出版路上的引路人?

  赵萍:还记得我进入人文社之后,参与编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就是跟《当代》杂志的原主编周昌义老师一起做的,我曾经跟周老师在广东的“三名”笔会上碰到过很多普通不知名的作者。其中有一位是一线的刑警作者,这位警察向周老师讲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特别接地气的一手故事。这位警察不是职业写作者,这种时候就考验编辑的眼光和能力。从周老师等老编辑老出版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特别善于从看似平凡的作者身上挖掘出特别鲜活有价值的选题,总是能挖掘到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

  此外,很多高水平的知名作家他盛名之下仍然能保持本心,大量地接触基层生活深入普通民众。比如最近我们出版了迟子建老师的《烟火漫卷》,创作的五年里她走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一头扎进烟火漫卷的市民生活中去,书中人物场景众多,为写一对副线的二人转演员和一出舞台戏曲,迟老师跟着不同的观众看了十几遍。这些,都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