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繁盛与衰败》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读《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繁盛与衰败》

来源:益阳日报
2021-04-26 15:07

  原标题:

  读《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繁盛与衰败》

  赵健雄

  世纪老人周有光有个著名的观点,“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与一些同时代人相比,他对未来有更坚定的信心,或许就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世界观。不知道孙晓飞写此书,是否也受到类似看法影响,从而自觉地付诸笔端。

  这是一部从空间生产与消费进而推广到空间政治和正义这样一个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与当下现实的作品,与通常的中国史很不一样。尽管一直是史学大国,但我们的著史方式却多少年没有大变化,一直秉持《史记》传统,主要关注的是帝王将相与改朝换代,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状态与经验在其中所占篇幅很小。其实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历史的写法已十分丰富,各种专门史之外,就算通史,也各显神通,不再像从前那么单一了。

  眼前这本书用通史的眼光与长时段来写一个相对专门的主题,即华夏历史上都城变迁的由来、状况、背后因素和盛衰根由。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国外学者和其史学观念的引用与参照。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噱头,谁不知道人类发展史,就是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史?事实上这个主题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都城变迁对外得考虑如何方便或妥帖地应对异族间的冲突与争战,对内则需要树立威权、维护生产与生活秩序和给百姓安乐的可能和余地。我们读到一连串不断变化而仍有相当延续性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从作者的钩沉与梳理中对决定或影响历史发展的诸种因素得到若干新的理解。

  一个时代的统治者,对空间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会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的命运。小而言之,他们对自己居处的设计安排就并不仅仅与个人生活有关。以东汉末年的情况而言,“皇帝被闭锁在深宫中,都城又闭锁在国家的中心,皇帝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弱。皇帝的不自信与日俱增,‘内廷政治’再次大行其道。宦官集团成为最有权势的人,外戚也常常手握重权,或与宦官相勾结,或与宦官相倾轧,造成政治失序,手握重兵的军事首领,得以觊觎都城内权力。”最终外臣董卓趁乱率兵入洛阳,结束了此朝。往稍大些看,譬如唐、宋对都市空间不同的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文明的高下与事实上的繁荣程度。“唐以前的朝代,空间的阶级分隔特别明显,也特别重要,人们借助空间来对彼此的阶级和阶层进行严格划分。就连朝中大臣也不能与贵族住在一起,而平民百姓,当然也不能与大臣住在一起。”唐代仍旧,其时的长安,“空间由国家进行统一生产,整齐划一的里坊制让所有人都静止在自己的阶层空间里,即便政治职位上的变化,也无法撼动居住空间的阶层束缚。门阀制度的基础之一,就是空间生产的垄断以及由此造成的空间特权。”“人们被隔绝开来,只能与自己同圈的人一起生活。”

  到了宋代,世俗力量才第一次打破了皇室对都市的空间垄断。“由于空间上的平等,也影响了统治者的社会治理方式和经济方式,皇权开始向资本和世俗权力退让,允许资本和民众生产新空间,并与普通民众共同使用和享受。”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由此而生。导致有宋一代,经济与文化都达到历来最高水平的发展。

  再看得深远些,若干朝代定都何地,几乎就决定了它的命运。“我们很难想象,重重封锁的长安会萌生出多元开放的思想。也难于想象,水波潋滟的东晋秦淮河畔,会文化萧索,不是百花齐放,而是一花独开。”

  而隋炀帝七下江南,绝非仅仅游山玩水,迁都洛阳后,粮食与其他用品的供应要靠漕运解决,运河的修建与畅通就成了维系帝国死生的命根。

  凡此种种,书中都有各方面与多层次的观照和阐释,读罢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作者认为可以广义上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纳成乡村社会、城镇社会与都市社会三个阶段,倒也言之成理,事实上这是一个前后逐渐拓展的过程,即后一形态中包容了此前的形态,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如果用类似概念来划分不同的历史阶段,乡村社会之前应当还有一段漫长的岁月,我不知道应当如何命名与称呼,那个阶段空间主要靠掠夺与潜规则来界定,还谈不上空间建设,只有恰当和不恰当的利用,这是由狩猎或采摘为主的生存方式决定的。那么,都市社会之后会不会有一个后都市社会呢?其实这已初露端倪。西方一些从前的工业中心,在产业衰败或转移后,当年最繁华的区域沦为空城并非个别现象。

  新的问题还有网络空间,目下它已成为许多人差不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也许某一天还将发展成足以决定所有人现实社会生存状态的空间,我们愿不愿意,都要迈入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叫它网络社会吗?其前景与状态又将如何演化?

  其实任何历史都是对过往的一种主观解读,呈现出来的面目取决于对现实的认知与态度。人非神,可以做到的也只是见所能见,言所能言。

  孙晓飞认为他所做的努力,“或许是国内较为领先的尝试”,此非虚言。图书上市后有相当反响,已入当当网历史类图书“新书热卖榜”前四名。

  (作者为著名诗人、杂文家,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