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乡愁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一碗乡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4-11 01:43

  原标题:一碗乡愁

  张素菊

  前几天,老家来的亲戚带来一些做饸饹的面,并特意告诉我,这种面在长子县有店铺专门销售,生意特火!惊讶之余,当天中午就让母亲用这种特制的“面”为我们压了一锅饸饹。当母亲把做好的饸饹端上餐桌时,我们惊喜了:“味道还不错,光滑有劲道。”

  “饸饹的颜色发红,里面一定放了榆皮面。”富有生活经验的父母当即判断出了该面的配方,然后笑着说,“这不是咱们从前常吃的榆皮面饸饹嘛!”

  榆皮面是用榆树的皮加工而成的。过去日子过得紧巴,数量有限的白面仅用于逢年过节改善伙食,或招待客人用,寻常家庭平时想吃饸饹或面条时,都是按照面的种类和配比不同,擀成三合面、二合面,或压成三合面饸饹、二合面饸饹。三合面用白面、小粉面、豆面按照平均三等份的比例和制,二合面则是用两份小粉面、一份豆面和制,因纯粹的二合面发脆,缺少黏性,人们在吃二合面时还要另外放一把榆皮面,这种二合面大多时候用于压饸饹,因此当地习惯叫“榆皮面饸饹”或“小粉面饸饹”。

  父亲讲了榆皮面的制作方法:用于加工榆皮面的榆树皮分为根部和树干两部分,因取材部位和时间不同,加工成的榆皮面做成的饸饹也大相径庭。冬季根部的榆皮面做出来的饸饹色泽发红,有劲道,而树干部分的榆皮面做出来的饸饹色泽发白,口感逊色一些,因此只有用冬季榆树根的皮加工成的榆皮面才堪称“上品”。

  到冬天,乡亲们便开始在村前屋后、地头挖一些不成材的、较小的榆树根。挖回来的根经过剥皮、切段、晾晒、上石碾捣、用箩筛等一系列程序,最终才制成了可供食用的榆皮面。那时,每次加工的榆皮面不多,母亲会把它存放在一个大大的、用干葫芦做的容器里,然后挂在墙上,既防潮又防鼠。不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似乎每家每户都有这么一个专用葫芦,别的人家不知,反正奶奶的屋里也挂着这么一个大葫芦。

  用掺了榆皮面的豆面、粉面压出来的饸饹,再配上家家都有的浆水菜,是那时人们吃厌窝窝头后用于改善伙食的首选。若是过年,配上用猪肉、白菜或萝卜、豆腐等做的荤菜,味道更美。

  说到压饸饹,从前用的都是木匠做的木头饸饹床,这种饸饹床笨重,压起饸饹来特费劲,面和太硬很难压下来。记得面和硬的时候,母亲会让我们到灶台上,坐在压饸饹的木头棍上,一人扶着,另一人借助身体的重量往下压。有一次,母亲坐在木头棍上压饸饹时,竟然把棍给压断了,现在想起来既有趣又后怕。

  看看碗里的饸饹,顿时,这碗饸饹装满了浓浓的乡愁。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