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形” 传承“乡魂”-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娱乐

留住“乡形” 传承“乡魂”

——上海金山乡村文脉春意盎然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1-03-30 15:40:00

  原标题:留住“乡形” 传承“乡魂”(主题)

  ——上海金山乡村文脉春意盎然(副题)

  最近,上海金山区运河村的一群年轻村干部与村民们既兴奋又期待——1948年发生在运河村冯家宅的一场革命历史事件即将被打造成为情景剧,搬上舞台,作为当地的红色文化传承,献礼建党百年。

  目前,这一剧目初稿已成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打磨、排演,预计6月能与村民见面。而这一情景剧的素材取自运河村编纂的《运河村志》。

  理清历史文脉        

  金山地处上海西南远郊,拥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充满特色的乡村风貌。如何在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金山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脉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积极探索乡村文脉传承的工作路径和方法。

  朱泾花灯节

  理清文脉是保护文脉、延续文脉的前提和基础。编纂村志,便是其中重要一环。2011年,金山区在全国率先开启由区级层面全面开展编纂村志工作,并将其列入区工作规划。

  编纂工作甫一启动,便得到村民大力支持。当村里找到《运河村志》主编何永文时,他欣然答应:“时光带走了人们的记忆,也无形中带走了乡音乡愁。村志编纂是对乡村文脉的一种拯救。”

  在编纂村志的过程中,何永文收获颇丰。“我们不仅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史料,有些史料提到的事件细节也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逐渐清晰。”何永文说,“编纂村志让金山乡村文脉内容得到有效挖掘和梳理,文脉传承得到有序推进。”

  历时八载,金山村志编写实现全区124个村全覆盖,一个个村里的优秀传统故事、乡土记忆等被整理汇编成册。为了让村志内容更生动易懂,有的村还将村志故事艺术化。

  例如金山卫镇星火村,特邀上海市故事家协会会员张更生根据村志参与创作《不灭的火种——星火村的故事》。村民称该书为“红烧肉”,让村史故事读起来有滋有味。如今,金山每家每户人手一本本村村志,有的村还利用村志提供的史料打造各种形态的村史馆。在金山朱泾镇待泾村的村史馆内,搪瓷杯、连环画、蓑衣等展品都让参观者感触颇深。目前,金山区已建成18个村史馆,图文、实物展示,详尽地记录、讲述着金山乡村发展历程。

  留存文化记忆         

  在乡村,散落着的众多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同样寄托了村民的乡愁。金山充分挖掘乡村自然、历史资源,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留存文化记忆。

  在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待泾村里,一座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古船舫遗址令人惊艳。据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高曙辉介绍,这是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朱泾镇充分总结提炼当地文化元素,将江南文化研究成果运用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古色古香的船舫随之被还原呈现出来。高曙辉说:“我们还将村里的文化名人典故做成诗碑、绘成墙画,成为‘村景’,为乡村守住记忆、留住乡愁。”

  朱泾镇待泾村文化墙绘

  近年来,金山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合理利用“原址保护”“宅基地置换”“构件性保护”“迁移性保护”等文保创新模式,抢救了一批“濒危”的历史建筑,先后修缮了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点、姚光故居、陈胡氏节孝坊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点。而在金山文化名镇张堰镇,曾破败不堪的卢家祠堂经修缮后,还引进了文化产业项目,成为上海华侨书画院和海上书画院的创作基地。

  作为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金山嘴渔村保存有融民间文学、传统海鲜菜肴、渔民风俗和渔民画为一体的金山嘴渔村习俗非遗项目。2010年,金山对其实施保护性开发,恢复白墙、黑瓦、观音兜的老街民居风格,陆续建成渔民老宅、渔具馆等5个展馆,形成12个品牌特色民宿,使其渐渐成了“不夜小镇”。如今,海渔文化馆、妈祖馆等海渔文化载体,成为这个海渔特色小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

  融入日常生活        

  在金山廊下镇,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廊下土布与莲湘元素让江南莲湘民宿格外显眼。民宿门口,几十根莲湘棒吸引游客目光,或好奇打量,或互动体验。客人来时,民宿主人曹月芳总是热情相待,向其介绍廊下莲湘非遗项目,还手把手教游客打莲湘。曹月芳说:“我们如今是廊下莲湘宣传展示的小窗口,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展示互动,让金山的乡村有了风貌还有内涵。”

  让乡村文脉有机嵌入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细节之中,是乡村文脉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一镇一品”便是金山活态传承乡村文脉的有效经验。

  2005年,金山区文化部门组织各街镇文体中心开展民俗文化项目普查,深入挖掘具有金山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于2006年创新性地提出“一镇一品”文化项目建设,鼓励各街镇对本区域挖掘出来的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在金山工业区文化和体育中心,每年社区开班的扎染课总是被附近居民一抢而空,有居民感慨:“没想到染缬技艺如今又重回我们的生活。”该中心非遗条线负责人李玮说:“居民对当地非遗项目的喜爱程度远超我们想象。中心还将扎染课程送到居村。送了文化后,老百姓自己‘种’起来。如今一有节庆活动,总能看到扎染活动,不少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民宿”,为了让街镇、村居文艺队伍“活”起来,金山还率先开展镇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工作,把区级层面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把街镇、村居文艺队伍纳入配送资源库,既盘活大量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资源存量,又激活基层文艺队伍的增量。经过10多年的打造,廊下莲湘、亭林腰鼓、山阳民乐、枫泾故事、朱泾花灯等优秀的乡土文化,不仅重回人们视野,更逐渐发展成为群文品牌项目,有的还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金山区各街镇、工业区均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展现着新型农村社区群众文化的崭新风貌。

  草长莺飞,春光大好。春天一到,金山总能迎来一批批市民、游客的探访。他们或踏青山水之间,或流连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或同当地村民跳起朱泾花灯特色广场舞,或体验一番土布制作、了解一段春耕历史,抑或是参观各村村史馆,在老物件里怀念过往。弘扬乡风、塑造乡景、深耕乡史、留住乡味、传承乡音、品味乡韵,伴着乡土芬芳的金山文化,正春意盎然。

  (本文图片由上海金山区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