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乐三部作品在京首演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上海爱乐三部作品在京首演

《白求恩在晋察冀》《石库门随想曲》《红色情怀》奏出三代作曲家的“红色情怀”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3-25 04:31

  原标题:上海爱乐三部作品在京首演(主题)

  《白求恩在晋察冀》《石库门随想曲》《红色情怀》奏出三代作曲家的“红色情怀”(副题)

  3月22日晚,上海爱乐乐团亮相北京音乐厅,以91岁“老团长”吕其明的经典之作《红旗颂》和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60后作曲家赵光的《石库门随想曲》以及80后作曲家刘隽皓的《红色情怀》,为北京的观众展现了不同年龄代际音乐人的“红色情怀”,其中《白求恩在晋察冀》《石库门随想曲》《红色情怀》三部作品均为世界首演。

  在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孙红看来,三代作曲家的碰撞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场音乐会筹划了一年多,我们组织了老中青三代的作曲家,呈现出了四部体裁完全不同、创作技法各异的作品。通过不同代际音乐家的视角,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炽热情怀。”

  三部作品为首次演出

  上海爱乐乐团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电影乐团和成立于1950年的上海广播乐团,作曲家吕其明就是原上海电影乐团团长。56年前,由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通过“上海之春”传遍了大江南北,3月22日晚上演的开场曲目《红旗颂》是吕其明近年来微调过后的版本。“作为上海电影乐团的老团长,吕老很信任地把新版本交到上海爱乐乐团来,也是首次在北京展示。”这场音乐会的执棒者、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除了这部为观众耳熟能详的《红旗颂》外,音乐会的其他三部作品均为世界首演。同样由吕其明创作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创作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吕其明从新闻里目睹万千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奋战一线而深受触动,于是他以《白求恩大夫》的电影音乐为素材,创作了一部时长17分钟的单乐章随想曲,以此歌颂中国白衣天使听党话跟党走、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

  而由作曲家赵光创作的《石库门随想曲》则是少有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该作品以党的一大会址为切入点,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伟大历程,铿锵誓言与吴侬软语的碰撞,让整首作品洋溢着浓浓的海派气息。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孙红介绍说:“这首作品用了一个理念,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作品选用象征上海工人阶级坚忍不拔精神的《大路歌》、讴歌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北京颂歌》、充满江南韵味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音乐素材,非常有代表性。艺术和主旋律是可以兼容的,赵光老师在艺术性方面想了很多,我们现在提出的口号是上海创作要有上海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他把三个文化都放进去了,蛮出彩的。”

  而由青年作曲家刘隽皓创作的交响曲《红色情怀》情感色彩强烈,通过对红领巾、五星红旗和党旗的旋律抒发,表达了年轻一代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

  三代音乐家碰撞出火花

  整场音乐会的作曲家分别来自30后、60后、80后,不同代际作曲家思想的碰撞也为音乐会带来了勃勃生机。张艺表示:“从吕老的角度,他是从抗日战争时期过来的,经历了解放战争、国家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可能看得更纵深一点。赵光老师是60后,他处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过改革开放。刘隽皓是80后,他上大学是2000年以后,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完全走向世界了。作为演奏家来说,《石库门随想曲》的两位演奏家都是90后,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跟全世界同步去认知了,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升高,每个中国人都非常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这个时间又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的纪念,既有国家对文化的投入,又有这些艺术家自发的对艺术上的追求和渴望,碰撞出这么一台音乐会。”

  此次上海爱乐乐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情怀”系列演出共有五场音乐会,自3月22日在北京音乐厅首演,至6月30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收官,每场音乐会都遵循“经典+新作”的方式进行曲目编排,观众既能在熟悉的旋律中感悟红色记忆,还能在现场见证一批委约作品的世界首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