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致力盔甲工艺的文化传承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陈凯:致力盔甲工艺的文化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3-24 07:59

  原标题:陈凯:致力盔甲工艺的文化传承(新国潮)

  曹晓敏 苗 春

  西湖栖霞岭南麓,岳王庙殿宇巍峨,青石甬道上的一队士兵头戴红缨,甲胄齐整,气势威武,步伐铿锵,可谓“兜鍪冲矢石,铁甲生风飙”。这是铠甲爱好者团体“殿前司”正在展示名画《岳家军将佐图》中的仪仗。立于队伍之首的“将军”魁梧挺拔,披一副色彩鲜明的山文甲,对着岳飞像恭敬地行了一个叉手礼。他就是在抖音上名声大噪的“殿前司-胖虎”,也是长于设计和制作工艺的甲胄师陈凯。

  陈凯(右二)和“殿前司”的甲胄爱好者参加2020国庆杭州岳王庙宋代甲胄展览。受访者供图

  甲胄是头盔和铠甲的合称,也被称为盔甲。虽然历史悠久的中国甲胄已退出了现代战场,但甲胄文化和蕴含在其中的民族情怀并没有湮灭。陈凯结合古代典籍和出土文物,精心设计和制作中式铠甲,在钻研手工技艺之外,也通过线上线下的讲演、展示等活动,普及甲胄知识,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年少时开始追寻铠甲梦

  多数人对铠甲的印象,停留在影视剧和博物馆中。把铠甲复原发展为自己的职业,陈凯坦言,是源于年少时的铠甲梦。

  陈凯出生于1989年。在电子游戏和连载漫画风靡亚洲的上世纪90年代,各国的铠甲武士角色给小陈凯留下了深刻印象。高中时期,年龄稍长的他开始观察中国古代铠甲的形态,思考影视剧里的铠甲和真实的中式铠甲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在陈凯心中生根发芽。他对甲胄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

  陈凯大学主修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家人支持下,在西安经营起一家收入不错的手机店。不过对铠甲的热爱,促使他一有空闲时间,就从网络上和历史著作中挖掘铠甲知识。甲胄修复专家白荣金的《甲胄复原》是“甲圈”的经典著作,也是陈凯打开铠甲世界的启蒙书。但知识积淀只是第一步,真正进行制作时,他依然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作为零基础新手,陈凯对着一堆零散的甲片多次揣摩,反复试错,“不合适就剪掉重来,做完后不满意又拆”。经过整整一年的尝试,陈凯终于独自完成了他的第一套手工铠甲——札甲。

  作品的成功推出,使陈凯结交到更多相同爱好的朋友。他发起了铠甲爱好者团体“殿前司”。成员不仅交流铠甲的穿着感受和制作体会,还经常通过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来测试铠甲的灵活性。因铠甲结缘又不止于铠甲,“殿前司”也吸引了不少对武术、阵法以及古代服饰感兴趣的人,“最多的时候有三四百个小伙伴”。

  有了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陈凯南下成都,加入了复原铠甲的专业团队。入行铠甲业的前两年并非一帆风顺。城市间的辗转,资金的压力,父母的不解……困难重重,并没有阻挡陈凯追寻铠甲梦的脚步。

陈凯展示隋唐风格兽首盔搭配黑漆鱼鳞甲。受访者供图

  铠甲尽量做到接近还原

  作为一门古法手艺,铠甲制作技术在火药广泛应用的清朝中后期已经彻底“断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全心全意投入铠甲事业的陈凯,只能和团队成员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搜捡有关铠甲的只言片语,逐字逐句地查阅、比对,再结合相关专家的历史研究和对传世文物、壁画的考证,对铠甲形制进行反复讨论,审慎进行铠甲模型的设计。

  在设计理念上,陈凯强调自己不会为了迎合现代审美去改变传统铠甲的形制。他说:“复古是我的倔强。我不会把铠甲按现代人的习惯来做,比如起保护作用的内衬‘将军肚’,不应该被收腰的束身形式替代。”

  全新铠甲的推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套铠甲不是简单的拼凑,小到甲片形制、厚度,大到铠甲体现的时代风格,只有尽量接近还原,才是尊重历史。”陈凯在一条抖音短视频中如是说。为了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状态,每天晚上阅读一些历史材料,已经成为陈凯的习惯。

  考究的铠甲形制为陈凯及其工作室打开了产品市场。影视服化道具、景区及博物馆展出和铠甲爱好者的私人收藏,构成陈凯工作室的三大客户来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陈凯非常注重交易信誉,“春节前订单量很大,特别是私人收藏用户。我们很看重交货速度,尽可能不让大家等很久,一般10天内出一套手工铠甲。”他说。在杭州创立工作室的短短两年间,陈凯的团队已经出手了1000多套手工铠甲,涉及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多种风格式样。从三五千元的平价产品到数万元的高端定制,陈凯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为工作室的青年手艺人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入。

  在第三届中国匠人大会上,陈凯获得了“荣耀匠星”和“十大人气匠人”两项荣誉。什么是匠人精神?陈凯认为就是“真正富有爱心”:发自内心地珍惜每一件经手制作的成品,把为他人制作的铠甲当作自己要穿的铠甲,全力保证做工和售后的双重质量,用专一的爱把铠甲做精。

  陈凯制作铠甲。抖音供图

  让更多人了解甲胄文化

  “铠甲不仅是小众文化,甚至可以说是‘微众’的。”陈凯表示,让更多的人了解甲胄文化,是他们做铠甲的初衷。去年万圣节,手弹琵琶的铜脸天王变装和圣诞节饰着白胡子的红缨盔甲,都是陈凯慧心构思的作品,分别登上抖音和微博热搜。“甲圈”内外的网友评价:“从中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文化。”

  陈凯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时兴的方式普及甲胄知识。目前,他的抖音账号已拥有近20万粉丝。从色彩到质地,从制作到穿着,从盔甲到兵器,从中国盔甲到欧洲盔甲,网友们关心的各类问题,陈凯都通过视频直播与大家分享交流。人气高涨的“殿前司-胖虎”,也先后收到多档综艺节目的邀请。在《邻家诗话》中,陈凯身着龟背鱼鳞甲,通过趣味互动体验,讲述了《木兰辞》中“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历史文化背景。

  陈凯经常带领团队参加汉服文化节、甲胄展等推广活动,有时需要身着重达几十公斤的铠甲6个小时以上,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也不例外。陈凯说:“虽然也可以偷懒少穿一会儿,但要体验古人披挂上阵、血战沙场的辛苦,就不能挑时间,必须真正体验到类似的状态。”穿着甲胄长距离走动、不停表演的甲胄巡游就更累了。陈凯觉得,为观众提供触摸、试穿盔甲的机会,提高大家对古代将士战场生涯的认识,激发民族情感,他和团队当仁不让。

  未来,陈凯计划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形式,开发铠甲周边,出品与铠甲相关的摆件和手办。“一些知名国外品牌的设计师已经把中国铠甲元素运用到服饰箱包中。中国风和现代时尚文化可以和谐共生,国潮元素的审美真的非常棒。”他说。此外,陈凯还希望创立一家小型的甲胄文化体验馆,让更多人能感受到甲胄文化和其中蕴含的情怀。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