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鱼国”,3000年前的宫斗悲歌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神秘“鱼国”,3000年前的宫斗悲歌

2021-03-19 09:58

  原标题:神秘“鱼国”,3000年前的宫斗悲歌

  历史上以鱼命名的国家非常罕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陕西宝鸡西南的秦岭北坡,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沉睡3000多年的神秘古国——鱼国的墓地。在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和青铜器中,铜器铭文多带“弓鱼”字样,神秘的鱼国是否还有更古老久远的渊源?有着很强异族特色的鱼国与周王朝是什么关系?它的族群又来自何方?

  茹家庄出土的青铜鱼尊

  格伯卣

  陪葬青铜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向阳       

  悬疑密布的鱼伯墓葬

  鱼国的故事还要从秦岭北坡几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说起,这里自古就是陕西通往四川的交通要道。上世纪七十年代,茹家庄的一位农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了文物,一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马上展开,一个在史籍上不见记载的神秘古国就此浮出水面。几十年间,这里共发掘出墓葬29座、车马坑两座、马坑4座,出土文物3000多件。

  其中,在最初一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两座大型墓葬,在两座大墓旁边,还有一座马坑和一座车马坑陪葬。   首先发掘的是一号墓,这是一座保存良好、拥有一条墓道、呈甲字形的大墓。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墓道时,首先挖出了一块块支离破碎的人骨。考古人员初步推断,这些是被肢解的奴隶,茹家庄鱼国墓地在进行墓口封实前,曾杀死奴隶举行殉葬仪式,随后考古人员清理出多具陪葬的人殉骨架。

  墓中有两个椁室,分别埋葬着两具尸体:主椁室葬的是一名男性,身旁有着大量的随葬兵器;在主椁室的西部有一间略小的椁室,内葬有一名女性,从其旁边泥土上的印记看,她下葬时穿着高贵美丽的丝绸衣裳。考古人员推测,两具遗体生前应该是一对夫妻。

  一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随葬文物,有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鱼伯鼎、鱼伯鬲、鱼伯盘最重要,上面有“鱼伯”字样的铭文。

  根据出土青铜器的铭文发现,男性墓主叫鱼伯,女性姓“儿”(倪)。从墓葬的形制(甲形墓、有墓道和车马坑)和墓室中青铜礼器的组合(五鼎四簋)上看,墓主人鱼伯应是西周丰镐畿内一个诸侯小国的国君。

  从一号墓墓室的布置结构看,两个椁室并排安置,没有任何搅乱和相互打破的现象,因此可断定两人是同时下葬,这座墓可能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但当考古队员清理到一号墓最边上时,无意中又发现了一个紧挨着的墓室——“茹家庄二号墓”。二号墓出土的一件铜鼎上铸有铭文,意思是说“井氏的一位女子嫁给了鱼伯做妻子,鱼伯为她做了这件铜器”。由此得知:鱼伯的正室名叫井姬,出身于周王室一个贵族家庭。这座墓,就是井姬的墓。

  井氏是周公旦庶子之后,姬姓,她与鱼伯的联姻,恰恰说明了周人对周边一些小国家采取的联姻、怀柔政策。周人用这种手段,稳定京畿腹地。考古人员通过茹家庄墓地出土文物的形制,大致判断这处墓地的年代约是西周穆王之时(约3000年前)。从年代上看,这位井姬埋葬时间也略晚于一号墓,属于二次合葬。那么,一号墓就不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可是,墓中的儿姓女子又是什么身份呢?

  由于两个人同时自然死亡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可断定儿氏是殉葬。但如果按照先前推断的儿氏是正室,这种以正室身份进行殉葬是不符合当时礼制规定的;如果儿氏是殉葬的奴隶,那么按照等级森严的制度,又不可能享有如此高级别的墓葬规格……考古人员推测,儿氏的身份只可能是地位低于井姬,但和鱼伯有着密切关系的妾。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掘出“茹家庄一号车马坑”和“茹家庄三号车马坑”。可是,两座车马坑却大不相同:一号坑中的马骨凌乱,有许多还是折断或变形的;而三号坑中的马骨却非常整齐,依序排列在车辕杆的左右,保存得极其完好。

  支离破碎的殉葬奴隶人骨、殉葬的儿氏、一号车马坑中马骨交叉凌乱的布局……凭借这些拼图考古人员勾勒出3000多年前发生的一幕:

  鱼伯本是周人京畿内一个小方国的诸侯,虽然国家不大,但他也要享受诸侯的待遇。同一墓中陪葬的儿姓女子可能是当时另一个小方国诸侯的女儿,后嫁给鱼伯为妾。鱼伯非常宠爱儿妾,儿妾自然也就专享“椒房之宠”了。然而,作为弱小国家的鱼伯深感在周人京畿内立足不易,于是通过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样他就迎娶了井侯之女井姬为妻(正室)。井姬嫁过来后,她与以往一直恃宠而骄的儿妾相处得可能并不和睦,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后来鱼伯死了,丧葬大事自然由正室——井姬做主。于是,鱼伯下葬后,人们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肢解奴隶,活殉马匹(一号车马坑中马骨凌乱的原因就是活马挣扎所致),最后,就连鱼伯生前最宠爱的儿妾也被殉葬了。  

  逐渐清晰的国君世系

  尽管这一段3000多年前的宫斗悲歌得到还原,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此后,在不远的竹园沟村,又发现了年代大约在周康王、昭王时期的“鱼季”墓和他兄长的“鱼伯格”墓。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的纸坊头村又发现了一座鱼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具有典型的西周初年文、武王之时的风格。出土的铜簋说明,纸坊头西周墓是一代鱼伯墓,且年代应是目前发现的鱼国墓葬中最早的一座,这时候或许是鱼国最鼎盛的时期。

  在宝鸡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的三次考古发掘,构建了一个古国的国君世系。鱼国的国君大致应该是从纸坊头的鱼伯,到竹园沟的鱼伯格、鱼季,再到茹家庄的鱼伯,这样清晰的国君世系在考古史上是非常难得的。

  还有没有年代更晚的鱼国国君墓地呢?还是在茹家庄,早先发现的一个神秘墓室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这座墓室的等级与茹家庄一号墓相似,但里面没有棺椁,只在墓室的西北角有一个升土台,台上有一具人骨架。尸体是个壮年男性,但颈部骨骼遗留有皮条的痕迹,可能是被人勒死的。 

  考古人员在反复研究该时期墓室的结构之后认为:这座墓室的主人可能是一位已遭亡国命运的鱼国国君。修建这座墓时,鱼国还存在,但后来亡国了。因此他死于非命后,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殉人殉马,甚至连棺椁都没有,最终他的尸体被扔到了这个空旷的墓室中,从此鱼国在陕西销声匿迹。

  可以推测,为了能在周人的京畿之地立足,鱼国国君虽然采取了联姻等手段试图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最终难逃国破家亡的厄运……

  墓中文物反映异族族属

  此外,考古人员还注意到墓葬中一些奇特现象,鱼国的文化面貌有着很强的异族特色。这个古国与周王朝是什么关系?它的族群又来自何方呢?

  比如,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出土的陶器“马鞍形口罐”,一般认为来自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而墓葬中出土的铜戈,则是典型的蜀式铜戈,是四川一带古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如此众多的文化因素出现在鱼国墓葬中,说明鱼国人群是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而鱼国又位于川陕通道、秦岭隘口,与蜀地交流方便。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鱼国人和周人分属两个族源,他们不是同一个族。

  因为在鱼国墓葬中还大量发现一种具有早期某些巴蜀文化特征的钵形尖底罐,而且在古蜀国“三星堆”遗址,其出土文物上也有类似“弓鱼”的符号,据此,专家认为鱼国人的先人本是生活在秦岭以南的巴蜀地区,在商朝晚期,他们的一支越过秦岭山脉来到关中宝鸡一带,建立鱼国,后被周王室册封为非姬姓诸侯国。

  历史上以鱼命名的国家非常罕见,在鱼国墓葬的陪葬品中,出土了一批鱼形的玉器,还有鱼形青铜器,这些都是祭祀用品。这个神秘的鱼国是否还有更古老久远的渊源?这会不会跟新石器时代的鱼图腾崇拜有关?

  新石器时代,分布在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到5000年)的彩陶图案中,鱼的图像就非常多。专家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图腾崇拜的艺术再现。

  比如,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盆上,较多描绘着鱼纹或人面鱼纹,而且还衬托有很多的网纹。可以说,鱼图腾就是半坡氏族时期的标志,也可能就是族徽。此外,长江流域的大溪遗址曾发现用鱼陪葬的现象,而在墓中用鱼陪葬摆出的图形,有些还跟半坡的人面鱼纹形象非常近似,推测两种文化之间可能有互动和交流。

  这种氏族图腾的信仰直到商代还有,陕西清涧县曾多次出土龟鱼纹盘,当为一支西迁龟族与当地鱼族通婚的族徽合璧。

  是否可以这样推测,鱼国的祖先在远古就是居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部落,他们崇拜鱼图腾,以后南迁到巴蜀之地。后来,在商代末年又迁回到关中宝鸡一带,以鱼为国号立国。在他们的文化中,既有氏族崇拜的痕迹,还有浓郁的巴蜀地域特色,尽管历经千年、千里的跋涉迁移,却不能抹掉图腾信仰的烙印。

责任编辑:韩瑞敏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