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和青年人聊未来 - 文化滚动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白岩松:和青年人聊未来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1-22 14:41

  杨意

  非985、211大学的学生该如何面对社会?他们或许面临着更多的迷茫与孤独,但是面对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向重点大学倾斜,社会给予的负面评价,使得这些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戴上了有色眼镜。全国政协委员、资深媒体人白岩松,曾深入非重点大学与那里的学子沟通,他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失去了青春该有的自信,每当谈到未来时,在迷茫之外还有着深深的自卑。似乎觉得他们是犯了什么错误,才来到这个学校,随着高考的失利,他们的人生也是失败的。

  这些恰恰容易被全社会忽略。我们将资源投入到那些重点高校,在努力的增加重点高校的平均水平。然而未来社会,无论是乡间的基层单位,还是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员工,大多都是这些来自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们,他们构成了未来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所以这批学生更需要被社会所重视,不至于让他们怀着自卑与自责走向社会,灰暗地面对自己的未来。

  有了这个念想,再加上周边力量的凝聚,便有了由白岩松发起的文化演讲类节目《对白》,而这本《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脱胎于《对白》节目,集结了第一季白岩松、马未都、周国平、刘震云、陈鲁豫、李昌钰、武志红、樊登八人的演讲实录。分别深入各种非重点大学,将众位作者的人生智慧,以及青春往事讲给学生们听。新媒体、读书、人生的意义、选择的难题、语言与交流等等话题,在交流与沟通中,各位作者也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与答案向同学们坦诚以告。

  每位作者的青春有着不同的困惑,在书中的只言片语中,30后的李昌钰、40后的周国平、50后的马未都、60后的白岩松,他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经历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他们希望自己的经历与过往能够为这些非重点大学的学子们产生影响。

  白岩松在“哪怕全世界背过身去,书依然平等待你”这一章就写到了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青春,那是一个饥饿的时代。在文章开头,白岩松就举了一个普通人的例子,一位下乡的知青在偶然间看到了一户人家桌上的《李大钊文集》,当即这位知青就和主人沟通能不能把这本书借回家看,主人只答应借给他三天,于是他就利用这三天,将这本书读完,并全本抄下。之后再去那个主人家借书,之后每借一本就背下来一本。这位普通人的例子表达出了白岩松那一代人对知识的饥渴。

  在白岩松的人生目录中,缓解他的饥渴,解决他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书分别是一本《朦胧诗选》和《曾国藩》。在青春期时,《朦胧诗选》与摇滚改变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遭遇过什么,什么就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在这样的时刻,他的青春在自由与浪漫中碰撞,奠定了他的理想。另一本《曾国藩》则是白岩松初入社会时,面对一切未知的学习榜样。在白岩松面前,他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对象可以模仿,因为他们是第一拨新闻主持,面对着每一位采访嘉宾,二十五岁的白岩松总是对人、对人性有着诸多的困惑,而朋友推荐的《曾国藩》,却让他读懂了人性的复杂,让他看待问题不再是非黑即白,为他解答了这段时期的焦虑与困惑。那是属于60后的特殊时代,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理想走向社会,他们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般吸收着知识与营养。

  书中另一位作者马未都则讲了一个“遗憾”的人生故事,20世纪80年代,年轻的马未都在上海友谊商店看到了一个精美漂亮的碗,顿时马未都就走不动了,左看看右看看,要不是这个碗需要人民币外汇3万元,马未都恨不得当时就抱回家。马未都只要到上海,他必去友谊商店,翻来覆去看那个碗。而后,魂牵梦萦了半年,再回上海一看,这碗已经被人买走了,当时马未都就心碎了一地。用他的话讲“感觉像是漂亮的校花被校草牵走了”。没想到第二年,这个碗出现在了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转手间就拍出了792万的高价。而后再隔九年,价格已经到了2147万元。而这个碗曾经被马未都捧在手里把玩了这么久,如今只留下了一个故事。对于马未都这一行,没有豁达的心态,接受所有的遗憾,没法做古董收藏。心得稳,也得沉得住气,书中马未都列举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读者在这些故事中不只是听个乐,而是有着很多的人生智慧藏在其中。

  名与利并非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马未都讲人生的第一目标就是“趋利”,但不能违反道德法律,只有“趋”到了相应的“利”,才能在社会上有尊严地活着。而后是“趋名”,当你经过了社会历练后,就开始注重社会对你的评价。这里所谓的趋名,并不是追逐名声,而是注重名誉。当以上阶段走过后,人生便需要进入“趋静”的阶段,内心的复杂和容易受到情绪左右的特性,我们已经了解了,在人生的起落后,则更希望自己内心是安静的。

  马未都有着属于他们那代人的特殊经历,也有着他个人非一般的人生过往。李昌钰为了改变自己工作的现状,远渡美国学习刑侦鉴识科学,并因此改变了世界的刑事案件的办案方法以及定罪标准;周国平在课外书中体会到另一个天地,在学习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刘震云在与世界各地读者的交流中,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人形象一点一点地改变,在他的小说中为世界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形象。

  书中每个作者的经历就像一座宝库,尤其是那些青春往事,在“四分之一人生危机”这个概念下,我们可以看到面对青春、孤独与迷茫时这些名人都是如何面对人生危机的。毕竟这些作者不能跑遍全国非重点大学,所以便希望节目的播出,图书的出版,可以将书中的智慧传播给更多的人,如果准确形容这本书的话,可以说这不是一本知识书,而是一本智慧书。

责任编辑:张洁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