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工地“蹲得下” 冷板凳上“坐得住”-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发掘工地“蹲得下” 冷板凳上“坐得住”

2020-11-14 11:32:20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发掘工地“蹲得下” 冷板凳上“坐得住”

一生投入秦俑考古研究

  田 静

  “一把铲,一条绳,寻幽探秘骊山陵。朝朝暮暮情。腰如弓,铲声声,奇珍异宝一宗宗。谁知精血凝。”这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名誉院长袁仲一写下的诗作《长相思·怀念老考古队员》,诗中道尽了考古工作的甘苦和对同事的怀念之情。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大批常年从事考古调查、钻探、发掘和研究工作的秦俑考古人。

  袁仲一祖籍江苏铜山县,历史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部工作。发掘兵马俑、勘探秦始皇陵、研究秦俑学,这一生,与秦俑为伴。

  1974年7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袁仲一带队进行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从此,在秦始皇帝陵东侧西杨村的荒石滩上,袁仲一、杭德洲、屈鸿钧等人把全部精力都奉献在考古工作中。

  图为考古工作者袁仲一(左)和杭德洲在秦俑一号坑考古工地。

  光阴飞逝如电。46年后,袁仲一回忆那段难忘岁月时,总要提起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朴实的农民。他说:“秦俑考古从一开始就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正是靠着对民谚、传说的梳理和农民的指引,考古发掘才能屡获硕果。”他常常告诫年轻的考古人:“考古是集体劳动集体智慧的凝聚,既包括专业的考古队员,更包括那些协助考古的民工和技工。”他念念不忘那些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老技工,那些择一事终一生的老同事。

  刘占成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从1978年到2013年,他一直坚守在秦俑发掘工地。因为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主持了秦兵马俑二号坑彩绘俑的发掘工作。在30余年紧张的考古生涯中, 他完成了报告、简报及论文30余篇。在学术文集《耕播集》后记中,他写道:“三十五年秦俑情,让人记忆终生。”

  张仲立1982年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到秦俑考古队并担任领队,主持发掘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二次发掘和秦兵马俑二号坑发掘工作。直到2007年调离,他与秦俑为伴25年,热心传授业务,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

  在人们印象中,考古是一门冷清的学问,要耐住寂寞,吃得了苦。从事考古工作需要全身心地沉浸在一种忘我、专注的状态中,才能不遗漏一点一滴的重要发现。考古工作有辛劳,有寂寞,也有危险,但也充满了挑战,有乐趣有收获。现在活跃在秦俑考古一线的人员,大多是刚出校门就进入考古工地,但“发掘工地‘蹲得下’、冷板凳上‘坐得住’”的传统被他们继承。秦俑考古人的专业和专注、严谨与严格,得到了广泛认可。秦俑二号坑考古发掘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获得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考古奖,这是对秦俑考古人的褒奖。

  秦兵马俑考古引发了人们对秦始皇陵的极大关注。1988年10月,《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面公开了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的收获与秦俑考古人的思考。接着,《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发掘报告(2009—2011)》和《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第一分册)》在考古工作告一阶段后也公开出版。秦俑考古人一边发掘一边整理资料,之后以年度考古报告的形式及时公布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在发掘兵马俑之初,袁仲一就坚持边发掘边开放展览并进行现场解说。在任职秦俑博物馆馆长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类大众讲坛,撰写《秦兵马俑》等著作。这个优良传统坚持至今,一批中青年考古队员不仅能作为考古领队深入工地,带领团队进行考古发掘,还能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在考古现场与中外观众对话交流,更能进行“云直播”,与万千网友互动。

  正是有了代代秦俑考古人的薪火相传与持续坚守,才有了一件又一件国宝重器的精彩亮相,才让秦陵秦俑文物被大众了解,让秦陵博物院成为中外观众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和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