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

2020-11-09 11:12: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江南就在苏式生活中

  很少有哪座城市像苏州这样,模糊了时间、空间与次元,把日子过成了一种审美

  在没有相机的18世纪,清代画家徐扬耗时数十年绘制了一幅长12.25米《姑苏繁华图》,将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村街市井繁盛图景描绘得细致入微。

  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数百个场景,巨细靡遗记录下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以及无数鲜活的市井烟火。

  今年下半年,以《姑苏繁华图》《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场景打底,以二次元水墨画形式呈现的“江南百景图”手游火了。游戏中,玩家可以化身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徵明,从莳花植木到筑房造屋,亲手营建属于自己的江南。

  由此,山塘街上的七只狸猫石像也迎来了一波玩家打卡。南京的小于参加了一场线上“集狸大作战”,循着游戏中“苏州府”的地图来到山塘街,在限定时间内找到美仁、通贵、文星、彩云、白公、海涌、分水之后,她一边通过微博、微信上传照片分享集齐狸猫的乐趣,一边通知群友“大惊喜!山塘街的古戏台边刚刚新开了一家狸猫主题邮局。”

  入夜,山塘街迎来了另一群打卡者。近几年,各类园林版实景演出不断推陈出新,最新的一场是玉涵堂里的《寻梦山塘》。演出融合昆曲、评弹、江南小调等多种形式,趁着“姑苏八点半”主题活动,很快跻身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口碑类App的榜单前列。

  “置身园林实景,入戏快出戏难,感觉就像生活在画里。”一位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准备再去坐次游船,体会一次古人趁着月清风朗,听戏、赏景的夜生活。

  “过去的商人忙碌了一天,约个朋友到山塘街上的同乡会馆里,叫上两碗荣阳楼的焖肉面,听上一折婉转的水磨昆曲,厌气也就散尽了。假使有什么好的商机,就去山塘河上包一艘花船,赏景、品飨、会谈,搞不好一单生意就搞定了。”文旅从业者徐程刚介绍,现在游人不仅可以体验游船,画中描绘的不少场景还是“活的”,都可以亲身体验。

  出画入画,《姑苏繁华图》描摹的苏式生活,至今仍拥有着跨时空、甚至跨次元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来苏州寻找理想生活的现实模样。

  有人推荐《浮生六记》。苏州人沈复笔下的故事,记述了他与妻子陈芸虽然贫苦艰辛却不失美好浪漫的生活。2018年,这部剧改编成园林昆曲版,“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真成烟火神仙。”这种不被物质条件束缚,依然怡然自得活出真趣的生活观契合了当下的审美和价值观,也因此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现在的人们羡慕陈芸,是因为即便布衣菜饭,人生无奈,却仍然过成红尘中第一等的美好生活。”《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说,其实苏式生活的真谛不单是物质讲究,更是内心的舒缓与放达。

  有人推崇不时不食。“说复杂了,好像是在装,说简单了,又不对味。”苏州公务员李红说,她常常建议来者去逛逛苏州的菜市场,或者干脆就去面馆里吃上一碗面。春天有三虾面,夏天有枫镇大肉面,秋天有秃黄油拌面,冬天有冻鸡面。一碗面的背后,藏着苏州人对朝夕光阴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享受其中的人生态度。

  如果时间宽裕,又有闲情,苏式生活还有“进阶版”可以体验。春天到了,是逛园子的好时节,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艺圃流连整个午后;初夏,钻进十全街寻一碗地道的三虾面,再到苏州博物馆看展,与文人雅客来一场神交;金秋来临,觅一处古戏台、温一壶黄酒、品一只肥蟹、听一段昆曲水磨腔、会一会久违的票友……

  苏式生活为何至今令人向往?在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看来,关键在于“鲜活”二字。很少有哪座城市像苏州这样,模糊了时间、空间与次元,超越了一方水土与现实面貌,把日子过成了一种审美。当人们反复追问什么是“江南”时,江南并不在别处,就在苏式生活之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从“吴侬软语”到南腔北调

  苏州不断寻找世界上的先进经验,马上学、认真学,还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学

  作为GDP逼近2万亿的最强地级市,苏州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各类数据信息同样也在高速流转。

  苏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大厅内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汇集了整座城市的人流、物流、车流,24小时动态更新着城市“脉动”:实有人口超过1500万,流动人口846万;出租房156万户,租住人员456万,占全省四分之一;2019年快递数量17.3亿件,位列全国第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40万,居全国第四……

  “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倒挂,且每年在递增,尤其是昆山,外来人口已经是本地人口的1.7倍。”苏州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新市民事务中心副主任钱飞介绍。

  从古至今,苏州文化的崛起离不开外来人口。城是楚国人伍子胥建的,沧浪亭是四川人苏舜钦建的,始建于清代道光七年的“五百名贤祠”记载了为苏州作出贡献的五百多位名人,其中外地的就有一百多位,约占五分之一。

  社科专家叶南客说,如果搜索“起锚地”,最先跳出来的网页就是郑和下西洋起锚地位于今苏州太仓。可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是吴文化的鲜明个性,也是苏州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

  许小猛是新苏州人之一,他既是一位在苏州打工超过10年的外来务工者,也是“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的团长。“我在很多城市打过工,上海、广州,但只有在苏州,只要我在场,他们就会用普通话交谈。”许小猛说,“这是一种骨子里的包容。这可能是很多人来到苏州,最终选择留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半是会说吴语的本地人,一半是“新苏州人”,这座城市语言早已从当初单一的“吴侬软语”演变成夹杂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占主体。

  据了解,苏州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新苏州人提供同城待遇。2016年起又实施了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以更加公平、公开、有序的方式,让流动人口享受到户籍准入、子女入学和子女参加苏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相关福利待遇,力争在“新苏州人”的心中留下第二故乡的幸福烙印。

  海量数据瞬息万变,除了揭示趋势更彰显速度。很多新苏州人融入这座城市的方式,是跟着数据“跑起来”。

  “机会只有一杯咖啡的时间。”在虹桥机场商务区的咖啡厅里,提前得知了客商负责人行程的昆山花桥招商人员小孙刚刚赶到。“我打开了‘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告诉客商苏州昆山就在这里。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让客商多一个选择,换来一个年产值3亿的项目落户的可能性。”

  今年1月3日,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向全球首发中、英、日文版《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包括106条投资考察线路、230个可用招商载体、718条投资合作项目需求……生动、全面推介苏州营商环境、投资政策,为全球资本选择苏州、投资苏州定制“一揽子”攻略。

  “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枫桥街道专职网格员吴兰芳在一次例行巡查中,发现她所服务的小区存在垃圾桶无相应分类标识、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她把这些信息上报到枫桥街道的集成指挥平台,几秒钟后,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做出回应,将信息转交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仅过半个小时,网格员向集成指挥平台传来照片,显示相关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近年来,枫桥街道发挥网格化治理机制优势,通过“住枫桥”App、“富民政策雷达”等信息管理系统,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社区第三级网格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功能高度融合。

  “做一件清一件,环境和氛围不允许慢。”苏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邹国祥说。记者在苏州调研时也发现,一个干部手头同时做几件事是常态。一次市委组织部召开座谈会,两个年轻同志提出要先讲,因为上午还要搞策划;一个老同志发完言一看表已过11点,拎起包就往杭州赶,午饭就在路上解决。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建洪教授过去在武汉、上海、美国等地工作学习,最终入职苏州大学,选择生活在苏州。他说,“一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二是文化基因好,三是这里的人有一种争第一、创唯一的气质,多做少说,先做后说。每一点都很吸引我。”

  大数据好用、管用的背后,离不开既有着学霸基因,又总想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新苏州精神。

  历史上,泰伯奔吴、衣冠南渡,吴文化吸收中原文化改造自身;近代以来,冯桂芬、王韬等苏州人提出“中体西用”;改革开放后,苏州学习新加坡,借鉴海内外一切先进经验。

  “满招损、谦受益,苏州一直睁大眼睛,不断寻找世界上的先进经验,马上学、认真学,还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学,最后往往徒弟变师傅。”姑苏区委副书记王俊说。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洁说,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三大法宝”,历史给苏州留下的不仅是园林文化、精致文化,更是一种追求卓越、胸怀天下的文化,这也是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传家宝”。

1 2 3 共3页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