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屏幕难获认可 -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屏幕难获认可

2020-10-29 15:5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屏幕难获认可 业内专家:不仅是共用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一个影视编剧,或者导演,如果在改编一部文学作品时仅仅看到其讲述的故事,只拿故事本身,那么这一改编可以说就很难成功。”著名编剧全勇先的这一看法,得到了不少同行赞同。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尤其经典作品被搬上屏幕往往会引发关注,然而最终获认可的实属少数。近日上映的电影《喜宝》系根据香港作家亦舒同名经典作品改编,结果因人物塑造等多方面不足而引发一片质疑之声。

  十月文学院影视创作中心日前揭牌,包括全勇先在内的多位来自影视界、文学界的编剧、制片人、作家,多维度探讨了文学与影视的相互联系。

  全勇先认为,文学为影视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绝不仅是故事本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物和人物关系,好的文学作品中每个人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活的,文学作品的影视化,这些是最该被抓住的,是灵魂。”

  对于文学作品成功影视化的难点,著名作家、编剧万方指出,作家写作时,只需要对自己的作品、人物负责,对自己的心灵负责,但影视的创作就完全不同了,“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投资方等等,是一个集体的创作。”她认为,这种创作方式的不同令得这两种艺术形式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异,因而更需在故事之外寻找作品气质氛围上的相通之处。

  谈及获广泛认可的少数名著的成功影视改编,著名影评人毛尖认为,“创作环境确实不一样了,当年的剧版《红楼梦》,演员们被集中的时间以年计,在开拍前被不断要求阅读原著,绝不是为了看明白故事,而是让他们去感受文本。”她认为,在创作节奏加快的现时,如何以视听语言传递文学作品的文学性需进一步探索。(完)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