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村,留住珍贵的历史记忆-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走进古村,留住珍贵的历史记忆

2020-08-05 22:26:17 来源:广州日报

  何新屋最大特色,在其是广东省内唯一的大规模传统契约的出土地。2018年8月上旬,为配合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河源站的举办,大湖镇政府及何新屋村民进行了赛事定点驿站的建设。同时对何新屋进行风险隐患点维修时,在宗祠大厅的楼阁墙体上意外发现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多个时期的契约文书共207份,其中以道光年间(1821-1850)居多。内容涉及“红契”(即官契)“白契”(一种民间私底下交易的凭证)中的多个类型,包括田契、山地契、坟地契、河坝契、屋场契、典当借据、业户执照等,且多与村内有影响力的人物何望成有关。

  这批契约原件已经收入当地博物馆,何新屋在围屋内设立了一个“大湖契约馆”,陈列着这批契约的高仿复制件。

  “近代契约其实发现得不少,但是成系统的少见。成系统的价值才大”,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教授衷海燕说,何新屋的这批契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释读、研究。放在博物馆中对于保存原件非常有好处,但是大家想看、想研究的话,反而不方便,最好是可以全套整理出版,也可以考虑数字化,以便使用。

  何新屋内景

  老族谱内

  有一些往事 一些名人

  考察中专家们还发现,大量古村落信息,藏在村民们代代相传的族谱和口头传说、民间故事中。很多涉及的主角,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名人”,却是对当地、当时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作用的乡贤。

  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的嘉禾岗围龙屋,本名“外翰第”,在当地颇负盛名。它的始建者,是和平县黄氏十六世黄必桂母子。黄必桂3岁时,父亲黄德勤英年早逝,母亲麦氏时年仅28岁,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从深圳专程赶回高发村为专家们介绍老屋情况的黄海容告诉记者,麦氏性格坚毅,且独具眼光,她很好地使用了德勤公遗留下的家资,在当时称为“早禾岗”的这块“福地”置地,卜筑屋宇,建起了“外翰第”,并更地名为“嘉禾岗”。黄必桂在母亲督促下努力向学,虽然无心仕途,却饱读诗书,精于商道,经过多年努力,挣得富足身家。外翰第和麦氏的故事,令人动容,专家们说,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老屋兴建之初的创业艰辛。

  “我刚才在这里(莲塘村)翻族谱,发现丘逢甲曾经在这里经过,还写了诗”,在考察现场的研讨会上衷海燕说,说明这些村子与当时的一些名人是有关联的。各村的族谱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本家族在各地定居的史料,但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有关村落的“传说”仍停留在口头和浅表阶段。

  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指出,经过约十年的发掘,“广东省古村落”已经评了六批,正在评第七批。数百个风格各异的传统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民俗风情,许多老村已经陆续成为“网红”景点。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古老的传统村落,怎样在当代的城乡格局、社会发展中,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蜕变、进化出独特的当代价值?这些探索,才是今天古村落最重要的魅力所在。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