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数字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

2018-12-21 09:32:22 中国文化报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和消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日,由中国动漫集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18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在北京举办,年会特别设置了“数字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发展论坛”,来自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代表结合各自的从业经验,为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文旅融合“往回看”,

  也要“向前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以及众多民间收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依托丰富的文物宝藏,过去40年,我国博物馆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78年的349家增长到如今的5000多家,每年展览数量超过2万场。文物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到文博场馆“打卡”也成了一种时尚。“当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共识,文博资源丰富优化了旅游的内容和品质,旅游产业也拓展了文物价值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说。

  除此之外,各地在发展旅游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资源、风土人情的挖掘与传播。如今旅游已经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啥都不知道”,在欣赏风景之余,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提升自我成为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出游的原因,而这些正是文化所能赋予的。在穷游网总裁蔡景晖看来,文化可以让旅游更有吸引力,让本来可能不一定值得去的地方变得更有吸引力。旅游目的地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渠道让合适的人看到当地特有的文化。

  至于旅游目的地如何让合适的人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仅仅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资源是不够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文旅融合不能只往回看,还要接纳年轻文化向前看。“需要看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文化、旅游的影响。随着数字图书馆、博物馆越来越多,主动面向市场的文创产品研发愈加成熟,大量的文化资源得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初步实现‘文化遗产要保护好,也要活起来’的目标。同时,旅游APP、导航、手机支付等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也为出行旅游带来了便利。因此,文化和旅游融合不能忽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戴斌说。

  互联网为文旅融合提供新动能

  出行前,先在网上预订航班和酒店,再到旅游网站上看看游记和攻略,然后带上手机就上路了,这是当下多数人旅游的写照。此外,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一些有特色的城市和乡村因抖音、花椒等短视频或网络直播平台而走红。

  “因为互联网,许多‘温点’甚至‘冷点’级的旅游产品、项目和服务广为人知,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推广体系也得到创新发展。所以,我认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可以做‘网红’,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网红’。”戴斌说,对“网红经济”要有清醒的认识,其商业模式和市场形象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

  同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旅服务和体验也得以升级。罗静表示,首先,文旅服务渐趋智慧化、智能化。一部移动终端可以满足预约参观、智慧导览、体验分享、文创购买等多种需求。其次,旅游参观也渐趋多样化、互动化。前沿数字技术与文物有机结合,带来沉浸式、互动式、高品质的参观体验,使观众既可以全方位欣赏文物,还可以通过观赏多媒体文化数字节目、体验虚拟漫游等方式轻松获取知识。再者,文旅体验渐趋网络化、深度化。近年来,文博单位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腾讯启动智慧博物馆全生态链建设、百度推出“用科技传承文明: AI博物馆计划”……文物背后的故事被深度挖掘,文物变得可亲、可近、可思、可感。最后,文旅业态获得了更多的延伸和升级,文博行业不断开放,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介入文化旅游。

  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多方的努力和推动下,目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要做到深度融合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江苏省常熟市副市长赵红表示,当前文旅融合存在的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新模式里的老套路,即文旅融合可能只是很多项目或者很多产品的简单叠加,文化还只是一个外因。其实,要真正让文旅融合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文化应该是核心。二是文旅项目同质化产品较多,主要体现在主题乐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的定位不清晰,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对游客没有吸引力。

  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以美国迪士尼乐园为例,呼吁文化和旅游融合要创新模式、打造品牌、挖掘产品中的艺术附加值。“迪士尼的收益其实主要来自品牌授权产业,在整个营收中,它的门票收入占比不到10%,其他的收益都来自于衍生产品,也就是源于它的文化内容,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的文旅项目所欠缺的。”王国华认为,要补齐这个短板,首先旅游目的地要改变原有的打造模式,重视旅游设计和整体规划;其次,要结合市场进行精准定位,确定目标客群,并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本报记者 苏丹丹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郭存勇和他的雨花非遗馆

  • 优势栏目

    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总决赛举行

  • 优势栏目

    百位外国摄影师定格北京20载变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