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谷芳为中国茶禅立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林谷芳为中国茶禅立基

2018-10-11 15:36:03 北京晚报

  壹

  中国茶禅

  为什么强调创建而不是复建

  孙小宁(以下简称孙):印象中听您讲过,您的禅书,基本都是应缘而写的。《茶禅》却又是自己主动想写。而就这个主题,以我多年所见,关于茶和关于禅的书,市面上已有一些;讲“茶禅一味”的,也有一些。为什么您还会想着再写一本?

  林谷芳(以下简称林):禅家应缘,过去我的禅书的确都是应缘而写的,包括《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以及《画禅》、《诸相非相》、《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都因有人问,有人希望写,才应机而出。但这本,没有人来问,却也写了,这不因我这禅者过去跟茶界有一定渊源,更由于这阵子有那么多人动不动就高举茶道或茶禅,可里面又充满着误区,这误又且不仅出现在一般茶人,也普遍出现在僧众之中。因此觉得只有从根柢上做个厘清,不然,就好像时下许多谈国学的,不管正史、野史、小说、戏剧,甚至街谈巷议,都随意嫁接,许多东西就被混淆了。

  大陆茶文化这些年勃兴,已经从最初的产业性、继之的美学性,开始注意到茶与修行间的关联,茶道因此成为一种标举。且许多人认为,茶道就该是中国这茶的宗主国所原有的,其实不然。

  孙:是啊,茶产自中国。宋代的典籍中也出现过“茶道”的字眼,我还真不止一次听一位茶人讲座中拿此做据,来说明日本的茶道就是从中国这边引过去的。如果现在看不到,那也是失落在历史长河当中。也包括禅,正根儿也在中国,所以茶禅肯定也存在中国茶文化中。现在我们把它们重新恢复过来就是。但是您这本《茶禅》书,主旨并不是中国茶文化的复建,而明确提的是文化创建。

  林:茶道,如果就是“茶之道”,那中国肯定是有的,陆羽的《茶经》就是谈这“茶之道”的一本集大成的书,但如果将“道”字回归到生命超越的修行原点,中国茶文化在这一环却是非常稀薄的。正如你所说,中国是茶的宗主国,禅又是在中国完成且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这样一个双重宗主国的身份,把两者合为一体产生一个连接,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历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茶尽管和僧人有一定关联——陆羽出身就与僧院有关;皎然的茶诗也常被引用。唐宋时,僧家饮茶、禅院饮茶都是种风气;在用事接人上,以茶礼行之更是禅门独特的传统。但这种种都不能说明,茶作为一个直接修行的载体甚乃主体,且成为信然有征的文化样貌过去是存在的。这跟日本不一样。日本茶道,非常直接就标举出是因禅而存在的。也就是茶在这个地方,是作为一个契入禅的“法门”。所谓茶道,就是建基在禅之上的茶文化。透过它,我们也就能进入禅的世界。日本茶道是非常明确地在“以禅入茶”,“以茶契禅”。但中国的茶、禅之间,就修行,并没有这种既直接又深刻的连接。

  说到此,我们还是要对“修行”两个字做严格的定义。它在这里不是当一个普通意思下的人生修养在谈,而必须是要直叩死生的觉悟、境界的超越乃至彼岸的追求,且对此有真正的实证。日本茶道就关联于此,但中国的茶无论从历史到今天,从僧院到文人阶层,始终还是作为茶礼或茶艺以及日常的饮用之茶来存在的。

  孙:但是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说,中国茶怎么没连接到修行?禅门公案里不是也有“吃茶去”“森罗万象都在一杯茶”“可惜了一杯茶”之类的拈提与点醒吗?

  林:好。再继续说。拿茶来点醒修行人,跟拿禅来做工夫还是两回事。点醒是禅家应机说法,随手一拈,不只是茶。比如说,“吃茶去”的主角赵州禅师,他就还有另一公案也很出名。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赵州)指示!”师曰:“吃粥了也未?”僧曰:“吃粥了也。”师曰:“洗钵盂去。”在这里,洗钵盂是一个点提,你不能就说,禅家有一种修行法就叫洗钵盂。这都是随手拈来,应机说法。拿茶说法,在中国禅籍里,大概有四十个左右的“吃茶去”。绝大多数,就是在说:我不跟你多啰嗦了,你好好自用工夫,好好把现前的事做好吧。也就是提醒对方不要在玄而虚之的问题上打转。禅师意在用这种方式,直接否定学人所问的无意义,当下断掉他的起心动念。这里并不指涉一种茶道,或者一种茶的工夫。而修行最核心之处,却是要做工夫的。因为它是要把抽象哲理化为具体证悟,要让那些抽象哲理直接体现到生命之上的,这需要工夫做得久,打得深。所以香林澄远才会说: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这里面都是在做工夫。同样,日本茶道是一个做工夫的茶道,和中国典籍拿茶应机说法不同。

  孙:也就是说,在这些公案说法里,茶和别的事物,是可以替换的。比如换成庭前柏树子之类,也是类似功用。

  林:对。同样你不能因此说,中国有一个修行法叫修庭前柏树子。禅门拿庭前柏树子说法,有时是拿现前事物要你直接领略,有时是打掉你所有的起心动念,叫你不要在玄思里转来转去。为什么我觉得这里误区多多,是因为论到这里时,一些没有禅家修行经验或不了解禅家修行的学者,他们在著文讲话时,动辄就会带出我们要发扬赵州禅师吃茶去的修行法门这类的话,听来真是荒谬可笑。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我们的节日·中秋

    中秋佳节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节点。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延禧宫

    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带火了线下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

  • 2018爱在七夕

    总会有人问,爱情是什么?是怦然心动的执着追求?是相互依托的幸福?还是温馨从容的夕阳红?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 优势栏目

    成都和巴黎、汉语和法语的相遇 想象力、创造力的“姐妹”花

  • 优势栏目

    李世民靠什么开启贞观之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