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猎鱼文化-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赫哲族的猎鱼文化

2018-07-13 00:41:22 经济参考报

  鱼皮做衣、鱼骨做挂件、鱼鳞加工成孔雀画、鱼肉招待游客、鱼松成热销食品……在赫哲人王海珠手里,一条鱼可以实现“72变”,鱼的全身都是宝,没有一点浪费。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全国只有5000余人,主要聚居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属于渔猎民族。当年赫哲人只要拿一根1米多长的棍子,就能在江边抓到鱼,冬天吃冻鱼片、夏天吃晒鱼干,自给自足。

  历史上,赫哲人以鱼为主要生产生活来源,形成了独特的鱼皮衣、鱼皮画等民族传统文化。如今赫哲人打造文化全产业链,既增收又传承了文化。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新强村,为弘扬独具特色的赫哲民俗,该村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班,培训手工艺品能手50多人,研发制作精品鱼皮画、鱼骨挂件等手工艺制品。

  “80后”王海珠就是当地一名制作手工艺品的巧姐。她学赫哲族语言,学鱼皮制作技艺,学民族特色食品制作,并开办了手工作坊,制作和销售鱼皮画、鱼皮衣等工艺品。

  近两年,王海珠又创办了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把鱼全身的价值都挖掘出来,做长鱼的产业链,带动更多赫哲人增收致富。

  走进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墙上挂满了各类用鱼皮制成的手工艺品,包括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鱼皮靴、鱼皮画等。王海珠和她的徒弟正在剪鱼皮,做鱼皮画,桌子上摆放着大小不等的鱼皮、鱼骨、鱼刺等。平时,王海珠还请了几位赫哲族手工艺品老师,免费教学员,开网店卖成品。

  在人们的印象中,鱼骨、鱼刺、鱼鳞没有什么用处,但在赫哲人眼里,它们可以作为项饰、胸饰、腰饰等。经王海珠装饰,鱼骨、鱼刺成了一件件精美作品不可或缺的点缀,有的还单独做成了鱼骨手串。

  赫哲人的美食离不开鱼,不尝鱼松就不算到过赫哲人家。王海珠是个制作鱼松的高手。在她家,一盆刚做好的鱼松还冒着热气。据王海珠介绍,鱼松是增收的重要来源,每7斤鱼肉能炒出1斤鱼松,炒一锅鱼松,至少需要6个小时,去年每斤鱼松100元,今年达到150元。

  鱼松最受游客欢迎,吃起来美味可口。冷却后包装好,王海珠通过网络将鱼松卖到了南方。去年王海珠卖了1000多斤鱼松,收入10多万元,今年预计会更多。

  赫哲族对鱼有特殊的感情,生态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每年的6月11日至7月15日,黑龙江干流水域进入禁渔期。前不久,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几个渔民捕获了一条重达1028斤的鳇鱼。这条鳇鱼并未成为“盘中餐”,而是被水产部门“特护”起来,继续人工繁育,既保障了渔民收益,又保护了这条“水中活化石”。(记者 李凤双 王建 管建涛 哈尔滨报道)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