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碟打开市场 香港唱片业又见活力-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产业

发烧碟打开市场 香港唱片业又见活力

2018-04-21 05:21: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乐迷播放唱片。

(资料图片)

  粤语金曲曾经是华语圈的流行标配,但随着近些年来唱片业的衰落,香港唱片销量大不如前。不过,随着高价发烧碟在市场上掀起一股“暖流”,香港唱片业又恢复活力。

  唱片不会变古董

  歌曲数码化的潮流,让网上听歌越来越方便,乐迷很少再掏腰包去买实体专辑。上一次香港唱片销量达到“双白金”标准(即销量达6万张),已经要追溯到2008年了。如今,香港的知名歌手方大同、农夫乐队等都陆续宣布不再推出实体专辑。有业内人士担心,实体唱片会变成古董,仅供鉴赏。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近些年香港唱片业市场又开始“回温”,而销量“功臣”是曾经一度被认为属于小众消费的发烧碟。

  发烧碟是指为迎合音响器材发烧友的需求而灌录的唱片,追求优质音响效果。起初,发烧碟只是用来试高级音响喇叭,但因为录制格式保真度高,在高级音响中播放可以听到音乐的不同层次,绝对是听觉上的一种享受。而且,大部分发烧碟都是翻唱旧歌,令人回味之余,也会让人体会一种旧酒新瓶的新鲜感。发烧碟和同样追求质量的黑胶唱片一起,现在成为实体唱片市场的主流。

  两极化消费带来机遇

  发烧碟虽然音效质量高,但由于成本高、售价高,之前一直属于小众消费。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乐迷逐渐走向两极化,年轻一代爱玩手机、爱上网,他们喜欢在手机音乐软件里根据流行榜、新歌榜去选听歌曲,追求歌曲的数量、流行度,听歌的便宜快捷。

  而年纪较成熟的消费者追求品位享受,他们乐意花钱购买贵重的音响器材,对新歌也没那么追崇,有一部分人甚至只爱听旧歌,不愿意接触新歌。发烧碟则正是为他们而设的产物。虽然发烧碟专辑成本高、售价高,但追求音效的乐迷都愿意花钱捧场去购买实体专辑。

  不少公司和歌手发现此商机,都推出发烧碟专辑,希望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发烧碟逐渐普及化。香港老歌手刘美君、钟镇涛、黎瑞恩、苏永康等都陆续推出发烧碟,而且每一张销量都有不错的成绩,从以前只有数百张销量,到现在平均有1500张销量,实属非常理想。

  内地市场大有潜力

  环球唱片营业总监李国扬表示,香港实体唱片市场2000年开始发展发烧碟,至今发烧碟的比例已经占据市场一半,发展非常快。而相比较,台湾才刚起步,内地也还在发展中,所以绝对是大有潜力。

  香港音乐媒体人帕克同样认为,流行音乐因为录制质量不够精良,实体专辑逐渐被淘汰,但唱片市场在音响发烧友中,仍有生存空间。他说:“现在很多歌星开始推出高音质的唱片,以迎合发烧友的需求。我认为如果在这个层面制作好的音乐和高级音质,市场仍会存在。”

  关键是,发烧碟不是谁人都能录,保真度高的音响效果会令歌手唱功的瑕疵表露无遗,因此有实力、有嗓音的歌手才能保有这市场,而这样的人通常是老歌手,这也为香港实力歌手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唱片可以纪念品的样式出售,制作精美一点,售价相对高一些,既能勾起消费者的美好记忆,也能拉抬市场行情。(本报记者  汪灵犀)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八旬钢琴大师再奏经典

  • 优势栏目

    奥地利国宝童声乐团演唱《登鹳雀楼》

  • 优势栏目

    中国原创节目模式登陆戛纳电视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