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为青少年定制“读城”大展-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展演

首都博物馆:为青少年定制“读城”大展

2020-08-13 14:19:5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要带大家走进首都博物馆,在那里,年度大展“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在停展百天后于这个暑假重新开放。

  随着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恢复开放,“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再次亮相。这是首都博物馆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展览,整个展览视线设置比通常低10厘米,更方便青少年观众观展。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 研究员 李建平:那么现在认为城市有中轴线,通过考古发掘比较完整的就是(曹)魏的邺城,就是曹操那个时代,那么到元大都之后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它是两种文化的结合,就是蒙古草原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

  与以往展览“讲故事、观众听”的模式相比,这次展览更像是一位“城市引导员”,22件套文物,还有新媒体、模型等辅助模式,将中轴线变成一道“题”,邀请青少年观众亲自探秘。

  首都博物馆读城项目内容策划 白树军:每一个建筑点都会有这样一个翻板,就是我们对即将要介绍的建筑,我们提供了两到三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然后再获取答案。

  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二学生 杨美仪:之前也对中轴线稍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像现在用模型还有用实物来展示这样清晰透彻。

  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二学生 朱静歆:我们学会了这种看问题的方法,其他的历史问题其实也可以这样,你就可以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近距离的体验北京中轴线的魅力,首都博物馆白树军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实地探访位于北京先农坛内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是以中轴线为轴和天坛对称布局的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而如今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则成为了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和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读城项目内容策划 白树军:天坛在明朝(初)时期它也不叫天坛,它叫天地坛。那么先农坛在明朝(初)时期,它也不叫先农坛,它是叫山川坛,所以就是天地对山川。它们东西对称于北京中轴线的两侧,是北京中轴线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祭祀建筑群。

  从先农神坛、观耕台到皇帝耕的“一亩三分地“,通过实地的探访,小观众们对北京中轴线两侧孕育的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太岁殿前,大家纷纷掏出画笔,席地而坐,画出自己眼中的中轴线之美。

  北京市第八中学初二学生 刘东紫:像这个歇山顶,还有里面这个,放小烛台或者灯的这个地方,还有底下一层一层的花纹,我觉得都非常精妙。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六年级学生 张天润:我就觉得这些建筑现在不仅仅是建筑了,它们是不知多少代人的心血还有汗水,还有中国的文化都在这些建筑里面。

  首都博物馆新闻发言人、读城项目总策划 杨丹丹:让孩子们从博物馆出发,把生活的这座城市和家作为博物馆探索的一个思路。所以家国情怀恐怕就在“读城”中读出家和国的情怀,那么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考,昨天的古人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启发不是目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也就是说未来的城市的发展,他们一定是主力军。

  (总台央视记者 石岩 杨晓宁)

编辑:张洁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