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悠扬勾勒出文化脉络-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展演

一曲悠扬勾勒出文化脉络

2020-08-04 20:24:14 来源:天津日报

  吴幼卿去世后,此琴又为四川郫县彭澹鞠所藏,40年后即光绪丁酉(1897年),琴又回到了吴幼卿(也有可能是吴信甫)之侄、号“虓除”者手中,他于光绪庚子(1900年)再刻铭于琴底,记述“物归旧主”的心情。

  为配合此次展览,天津博物馆也展出了馆藏的南宋“玉壶冰”琴。此琴为递钟式,鹿角灰胎,外髹朱漆,通身有蛇腹纹及冰裂纹,蚌徽。琴为无角圆头,直项垂肩至三徽,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琴面弧度较平。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龙池上刻草书“玉壶冰”铭,其下刻篆文“绍兴”(南宋高宗赵构年号)二字。该琴体宽而薄,是传世南宋琴中的精品。

  “玉壶冰”其名应是出于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此句意在表明作者清廉正直、玉洁冰清的节操。这正符合宋代社会所追求的文人思想,因而以此为文人音乐的重要道具──琴来命名意义甚深。

     古琴里有中华文明的文化积淀

  古琴,古称琴,又有七弦琴、瑶琴等别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关于其诞生的传说虽有多种不同版本,但无一不与古代明君圣贤相关,由此可见,古琴不仅作为一种乐器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两千多年,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观念、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内涵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称道。

  自上古以来,古琴便被赋予了沟通天人、通政兴邦、修身养性、协和万物的神圣功用,有着其他乐器所不具备的高度文化属性。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处处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其长度约为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身为两块木板制成,上圆下平,一阴一阳,象征“天圆地方”“阴阳相合”;琴身上十三个琴徽代表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此外,琴身各部位的名称如“岳山”“承露”“龙池”“凤沼”“雁足”“龙龈”“冠角”等无一不体现着古人对自然的敬与爱。

  巴蜀地区有着悠久的古琴文化传统,琴艺及制琴技术闻名遐迩,名家辈出,影响深远,唐代最负盛名的雷氏家族就出自蜀地,及至宋到明清时期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斫琴水平。琴艺方面,自汉至唐,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延续至今,“川派”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古琴流派之一。在此种文化积淀之上,更经历了抗战时期文物及文化界人士的西迁,当时所遗留下来的很多文物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入藏巴蜀之地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使其馆藏古琴数量与质量在国内博物馆界名列前茅。此次天津博物馆借展其古琴24张(另有天津博物馆藏古琴一张),其中4张为一级品,7张二级品,展品年代涵盖自宋至今。

  天津城建大学教授、天津城建大学古琴弦歌基地创始人薄克礼介绍,古琴的历史悠久,传为伏羲氏制琴,据史书所载,舜作五弦琴歌南风而天下治,说明古琴至少有着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且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始终,“古琴除用于宗庙祭祀活动等大型场合外,文王曾用来怀念,武王曾用来助战。伯牙子期以成知音,孔子弦歌以施教,司马相如用之以示爱,蔡文姬借以抒发悲愤与离别。此外,‘闻弦歌知雅意,士无故不撤琴瑟’说明古琴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其成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重要原因之一。”

  “琴棋书画”被称为古代的“文人四艺”,而这“四艺”又以琴为首,古琴作为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用以表达其人格、独立精神、气节、操守,也吸引着现在的人们对它的好奇和探究。2003年11月,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相继开办了古琴学习基地,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古琴艺术,并且喜欢上古琴艺术。

  此次天津博物馆引进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古琴展,意在取长补短,丰富本馆展览内容,向天津市民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古琴文化的知识和魅力。作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相信天津博物馆此次举办的古琴展览必将更加引起人们对古琴与古琴文化的广泛关注。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