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以“蜻蜓之眼”看世界-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徐冰以“蜻蜓之眼”看世界

2019-08-19 14:27:47 北京晚报

  昨天,今日美术馆二层最大的展厅变身放映厅。当代艺术家徐冰的首个影像作品以及与这次艺术探索相关的文献和以往的代表作,共同组成其最新个展《蜻蜓之眼》。展览的名字也是影像作品的名字,这部作品从1.1万多个小时的公开公众摄像头素材中,经过4年编创和剪辑,形成81分钟的影像作品,讲述了两个年轻人身体和心灵的自我找寻故事。

  没有主演,没有摄像师,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河北等许多省市街道、楼宇中互不相干的普通人闯入镜头,他们的生活片段被植入另一个人的前尘后世。

  “2013年时看一个法制节目播放的公众摄像头画面时,觉得这样的镜头很有魅力,萌生了做剧情长片的想法。”徐冰说,很多电影人告诉他这种想法违背了故事片的铁律。因为仅仅取材于公众摄像头,这部作品将没有主演。“那我就做一个整容故事吧。”徐冰暗自琢磨,他觉得从概念上看没有问题,但缺乏大量素材导致计划无法实施。

  直到2015年,徐冰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张佐发现了网上有很多公开的公众摄像头素材。徐冰大为兴奋,买了20台电脑昼夜不停下载这些视频。“可以说在还没有剧本的时候,‘拍摄’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一帧画面是1999年,最新的画面则出现在成片前一两周。”徐冰曾尝试亲自操刀写剧本,很快发现自己做不来,于是又先后请张憾依、翟永明来当编剧。“网上的素材越来越多,一直发现更有意思的画面,剧情也就一直在改。”

  从2014年着手创作到2017年完成作品,一直改了四年。这四年也是公众摄像头发展的跃升期。行车记录仪2014年开始在我国兴起,2015年下半年网络主播兴起,这些都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最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蜻蜓的女孩和她的男性朋友柯凡的交集,后者热烈追逐着前者的身体和幻影,但前者却始终迷失在自我认知中。他们的故事中又穿插着许多公路奇遇,让人感慨人生无常。由于公众摄像头中拍摄到的人物无法构成固定的主演,徐冰依靠剪辑,将现实中不同人物出现在摄像头里的画面,硬安在主角身上。不过,最终效果并不影响剧情进展。

  “这是一种对电影的戏仿。”徐冰说,其实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创作,似乎一直在寻找新的说话方法。比如在展览现场展出的他的代表作《天书》,就创造了四千多个伪汉字,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线装书和长卷。“那些书其实并不具备书的本质,那上面的字也不能代替字的功能。”徐冰说,而在他的作品《背后的故事》中,眼前幽雅的山水并非用笔画于宣纸之上,而是以光影来形成的。“新的艺术表述方式,在艺术系统本身是无法找到的,必须从活的社会现场的能量中获取。”徐冰说,而今以《蜻蜓之眼》戏仿电影,就是想思考故事中的他和现实中的他们,究竟谁是谁的投影?人们在和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九宫格唱着双簧的时候,可还分得清,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幻?

  本报记者 李洋

编辑:高爽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昆明晋宁旧寨村举办2019年渔人文化节助力乡村振兴

  • 优势栏目

    “肥女”来了!许鸿飞雕塑作品亮相云南省美术馆

  • 优势栏目

    燕门乡茨中教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