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完美融合非遗 民族舞剧《醒·狮》让年轻人爱上醒狮-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舞蹈完美融合非遗 民族舞剧《醒·狮》让年轻人爱上醒狮

2019-04-19 20:02:03 中国新闻网

  舞台上极具形式美感的狮头龙骨让观众看到一条条细韧的竹条 刘海栋 摄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应妮)大型民族舞剧《醒·狮》18日、1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中国首个以“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原创作品,由广州歌舞剧院历时五年倾力打造,完美将传统非遗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相融合,让年轻人“因为《醒·狮》爱上醒狮”。

  头戴大头佛、手持葵扇的“引狮人”造型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 刘海栋 摄

  《醒·狮》故事源起广州三元里村。1841年5月,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创排期间,主创团队多次到三元里村、陈家祠、佛山祖庙等地深入采风,充分了解岭南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醒狮、南拳的精髓。

  2006年,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事实上,该剧几乎所有的舞蹈设计都有文化“出处”,主创把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使整部舞剧呈现出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醒·狮》 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第四幕的群狮舞数量达至11头 刘海栋 摄

  例如,舞剧中大量出现长凳舞蹈元素,来自于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狮凳;茶馆一段“扣指舞”则来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一段长棍变短棍的舞蹈则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非遗舞蹈“英歌舞”;而剧中女主角头戴大头佛、手持葵扇化作“引狮人”的造型,也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此外,广东非遗木鱼说唱等传统艺术也都融入其中。

  该剧更邀请广东醒狮非遗传承人赵伟斌、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等大咖坐镇,力求创作有根可寻、有史可依。不少年轻观众“二刷”、“三刷”,称“因为《醒·狮》爱上醒狮”。

  此次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版本,是《醒·狮》第二轮修改提高后的首次公演。在修改方面,该剧总导演、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介绍,第四幕群狮起舞,之前仅用一头完整的白金全狮,修改后群狮数量增加至11头,对于舞蹈演员来说也是对专业度和默契度的一个极大挑战,在视觉呈现上也给观众双倍的震撼。

  同时,该剧在舞台上解构极具形式的狮头龙骨,引导观众透过炫丽华彩的狮头,看到那一条条细韧的竹条。这种方式打破了观众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也进而建立新的视觉样式。

  据悉,《醒·狮》曾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今年5月还将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竞逐第十六届文华奖。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江西上饶:“精雕细琢”助推木雕产业蓬勃发展

    江西上饶市广丰区大力推进发展木雕产业,通过以老带新、培训传承,整合木雕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广丰木雕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贵州台江:欢度苗族姊妹节

    节日期间将举行苗族盛装游演、千人长桌宴、千人游方体验、苗族手工创意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姊妹节是台江县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耿氏篆刻”传承家风家训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在学习传统刻印技艺的同时,将寓意“吉祥”“传统美德”的图案和“家风家训”等内容融入到刻章艺术中,使印章兼具教育性和观赏性。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北京正觉寺

  • 优势栏目

    北京德胜门

  • 优势栏目

    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格差社会》发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