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以“人类至爱”的追询拓展舞剧视野-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花木兰》以“人类至爱”的追询拓展舞剧视野

2018-11-15 10:45:38 中国文化报

  舞剧《花木兰》

  于 平

  舞剧《花木兰》的出品单位是宁波市演艺集团、中央歌剧院和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3家之中,作为舞剧演出实体的应该是宁波市演艺集团。花木兰这一题材之所以为众多舞台剧乐此不疲地搬演,从思想性上来说是因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从艺术性来说则是因为“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是以性别“反转”形成性格“对比”,而性格“对比”是最基本、最强烈、最有效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法则。

  那么,《花木兰》是如何表现这一性别“反转”的呢?舞剧由四幕构成,另有“序幕”和“尾声”。如果让我来命名,分别可称为:一幕“替父从军”、二幕“望月思乡”、三幕“遇袭却敌”、四幕“拔剑扬威”。序幕和尾声则可分别称为“铜镜寄梦”与“巾帼凯旋”。抓住“性别反转”这个“戏眼”,编导的创意一是在于“物”一是在于“人”。所谓的“物”,在于布景“铜镜”的构图和道具“铜镜”的携带。作为道具的“铜镜”,它成为木兰“女儿身”的符号,也作为她的战友——卫将军窥破奥秘的窗口;而作为布景的“铜镜”,则成为“镜鉴人心”和“镜喻人生”的统一体,成为人心的“镜像表现”和人生的“镜像隐喻”。所谓的“人”,在于“柔儿”这一人物的设置——这是一个既往关于“花木兰”的演剧构思都不曾出现过的设置。“柔儿”作为战争中敌对阵营中的孤儿,被木兰救助后激发了木兰的母性情怀。也就是说,舞剧表现的基本时空是“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十二年”;通过母性情怀的表现将几乎人人可为的“男女情爱”上升到永恒追询的“人类至爱”。实际上,在一个见惯不惊的舞剧叙事中,多一点自己的人生思考和人性追询,是主创当下寻求自我超越的视野拓展和基点攀升。

  (作者系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用艺术之美将身体之美展现到极致 “太阳王”重现芭蕾舞台

  • 优势栏目

    刘野在荣宅“寓言叙事”

  •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