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乡68年,只为戏脉传得远-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扎根山乡68年,只为戏脉传得远

2018-08-02 08:01:57 中国文化报

  扎根山乡68年,只为戏脉传得远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桃花泉村剧团演出观察

  

  桃花泉村剧团演出现场 (淄博市博山区文化出版局供图)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桃花泉村是一个传统古村,三面环山、风景秀美,在有400余年历史的村西老槐树下,每年夏、冬两季,搭台唱戏是该村坚持多年的文化活动。

  7月21日,桃花泉村剧团的大戏又开锣了。“咱们虽是小剧团,唱的却多是《燕王征北》《刘莲征东》《反潼关》这样的袍带大戏。这次连演7天,剧目没有重复的。”说起演出,剧团“老人”崔林德十分自豪。

  四代传承,自筹经费演出

  桃花泉村剧团主要演出莱芜梆子戏。“早在1950年,村里就从莱芜市邀请戏班来演出,并组建了村剧团。老一辈艺人用上山抬石头挣来的钱买服装道具、请师傅教戏,一干3年多,1954年,剧团对外首演。”崔林德介绍,村剧团繁盛时,常演的有《火攻记》《对花枪》《刘秀访将》等莱芜梆子传统戏几十出,还自编自演了《丰收之后》《黄梨进京》等现代戏。

  “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为保证剧种和剧目的‘原汁原味’,剧团老师傅手把手说戏,现今,我们继承下来的看家戏仍有20多出。”桃花泉村剧团副团长崔纪印说。

  勒头、上装、扎靠、亮相……7月26日,尽管当地气温高达38℃,面对唱、做繁复的传统大戏《刘莲征东》,演员们满宫满调、一丝不苟,丝毫没有懈怠。“前些年戏曲不景气,许多传统大戏即便是专业剧团都不碰了,我们村剧团凭着老一辈攒下的‘家底’和演员们的一腔热情硬撑下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凝视着舞台上酣畅的表演、热闹的开打,70岁的戏迷盖元社激动地说。

  “除了剧目传承外,演员们的行头以及演出道具、锣鼓家伙等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崔纪印介绍,该团演员今年募集了近万元赞助款,用于演出服装的更新,老一代艺人则常年为剧团管理戏箱、音响设备等。“大家没有一分钱补贴,却心甘情愿地支援剧团,是因为谁都不想让桃花泉村的戏曲演出断了传承。”崔纪印说。

  场面繁荣,亦有隐忧

  桃花泉村南与莱芜市接壤,历来是莱芜梆子的重要流布区域。“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就有梆子戏活动,加上山间民风淳朴,一些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故事就格外受村民欢迎。”桃花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宝成坦言,该村唱戏从来不缺群众基础,每次演出的消息一出,十里八乡的群众就会赶来捧场。

  74岁的王厚玉每天走街串巷推销自家种的西红柿,看到村里搭台唱戏,干脆把买卖搬到了戏台前。“这里人多、热闹,关键是这曲调怎么听都听不够。”他说。

  “小时候,我就常跟大人来这里听莱芜梆子,那时候不懂的地方,如今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咂摸出了味道。”观众亓爱玲告诉记者,桃花泉村是个“空心村”,近年来,通过组织演出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村民们融洽和谐,精神上很富足。

  在崔纪印看来,繁荣背后也有隐忧——演员年纪偏大、后备人才匮乏、演出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够等。“其中,最为迫切的是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剧团最年轻的演员已40岁出头,加上没有稳定收入,如何选招新人是个难题。”崔纪印坦言。

  “我在博山一中读书,每年暑假都回村学戏,周围许多同学也爱看戏。”此轮演出中,12岁的蒋怡凡把一个被迫上阵的小军役演得有模有样。尽管他每次都是在跑龙套,他的成长却令村剧团的演员们格外欣喜。“娃娃们愿意上台,说明咱们的技艺传承没断。”崔林德说。

  “组合拳”发力,守护乡村戏脉

  如何解决传承发展中的困境?桃花泉村剧团不等不靠,首先从改变自身做起。“比如,在老师傅的‘传帮带’下,我们对《刘莲征东》等传统戏整理加工,剔除结构繁复及不符合当下审美的部分,使题旨、节奏等更具现代性。剧团也会通过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业务能力,比如此轮演出就邀请了莱芜梆子剧团专业演员观摩、指导。”崔纪印说。

  “近年来,博山区文化馆举办了器乐伴奏等培训班,桃花泉村剧团部分演职人员参加了培训。今年,这支队伍通过审核评估,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另外,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乡村文化大院建设,桃花泉村特色演出场地就是重点在建项目之一。”博山区文化出版局局长王伟表示。

  依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该村剧团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升。7月21日大戏开锣当天,来自淄博市的摄影爱好者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演员勾脸、候场、演出等场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今年,我们着力解决了村里用水难的问题,条件改善了,更多游客来此摄影、写生,入住石头民房。乡村剧团演出同步进行,既彰显了地域文化底蕴,又助力了乡村振兴。”淄博市房管局驻桃花泉村“第一书记”高守峰说。

  “随着许多优惠政策落地,我们更有信心深扎下去,坚守传承之路。”崔纪印坦言,他期盼剧团将来能够创排一台新戏,也希望演员们都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山外的世界”。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相伴阅读过暑假

  • 优势栏目

    黄梅戏版《党的女儿》首演再续历史经典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