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上的西周史-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考古

青铜器上的西周史

2020-09-23 10:38:48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

  戴华刚

  青铜器乃国之重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的“祀与戎”都指祭祀,祀是祭祖的仪式,戎是出征前的祭社仪式。祭祀所用礼器,便是青铜器。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史,相当篇幅见于青铜器,见诸其上的那些佶屈聱牙又包罗万象的古金文,有如摩斯密码,传递、讲述着上古中国的历史场景和神秘故事。后人也得以从中勾勒出一个盛景中国。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选取143件青铜器精品,它们均自带铭文,不仅器形庄重、典雅,装饰繁复、雅致,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较长,内容极其重要。

  一叶知秋。在这里,不仅能读出国家、地域观念在国人心中占据的厚重地位,还能透过承载西周生活模式、礼仪制度的青铜器,依稀辨出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西周王朝的运行轨迹。

  青铜器内侧铭文清晰可辨。

  何尊:

  “宅兹中国”源起于周

  “宅兹中国”,是已知“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距今3000多年。但这里的“中国”,与今天的概念不同,“国”同“域”,“中国”就是天下之中的区域,大抵在今天的洛阳。“宅兹”意为定居,“居中国治天下”的思想源起于周,后为历代王朝所承继。

  如何理解“宅兹中国”四个字呢?商朝灭亡前,周文王临终前向太子姬发公布了一项无关家产的政治遗嘱——将“中”授予姬发,把周王朝兴盛寄身“天命”中,希望周朝子孙世代位于中心地位。此后周公营建洛邑为都城,是为成周。洛邑所在的地方,被认为是与天的中央对应的大地中央。周王只有在“天下之中”的洛邑接受“四方”诸侯朝拜,才能像北天极一样形成众星环绕的体系。这里的“中国”是地理概念,泛指国之中央。华夏民族形成初期的君主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而称他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这里“中国”二字虽然不是一国之名,但蕴含的气度与威仪,让人荡气回肠。

  “宅兹中国”四字出自本次展品里最炙手可热的“何尊”。话说周武王克商后,路过洛阳,认为这里是天下之中,想在此建都。其子周成王继承遗志,最终在此营建都城成周。何尊底部铭文讲述了这段历史故事。何尊铭文里的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当时周成王才十几岁,已经开始励精图治管理国家,并依照其父周武王的遗愿,在距当时国都镐京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邑建立了陪都成周,以保周王朝长治久安。

  成王五年的一天,成王召见了何,言辞恳切地勉励他说,你的父辈们曾经效忠于文王,文王受上天之命而治理天下,希望你能够效法父辈,继续为国出力。成王的诚恳使何十分感动。为此,他专门铸造了一件青铜器,通过铭文在尊底有限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成王的功绩,还有成王对他的勉励与告诫。

  何尊的颜值极高。整体造型流畅,曲中有直,和谐优美。纹饰以雷纹为底,有四道大扉棱装饰,饰以蚕纹、蕉叶纹、饕餮纹,繁复而有序,透出大气且精致的美感。它继承了商代精湛的青铜工艺,是西周初青铜器的巅峰之作。何尊铭文的书法水平也极高,整体布局错落有序,字形体势严谨、端庄凝重。

  利簋:

  牧野之战确有其事

  武王灭商,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王朝能做到“宅兹中国”,平定四海,靠的是文治武功,靠的是武王伐商。五万精锐之师对抗七十万乌合之众的牧野之战,被工匠刻进了青铜器。

  作为本次重头展品之一的“利簋”,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重器,其饕餮纹保留了商的痕迹,但与商簋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增加了方座,外观庄重,斑斑锈迹透着神秘。

  利簋底部金文中有一句:“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意思是,武王伐商,在一个甲子日清晨。岁是古人对木星的称呼,“岁鼎”就是说这天早上木星在中天,这天适合打仗。

  此铭文不但证明了牧野之战确有其事,专家更根据这条记载,借助天文推算,最终确定牧野之战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清晨。因此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为揭示古史的国之重宝。

  周王朝的兴盛依靠名望家族的世代侍奉,靠着他们的忠诚与担当,其中微氏家族和单氏家族最为显赫。记录了这些的青铜器“逨盘”,外观特别,前后各有一衔环兽首,底部四个兽型足,增加了一丝狞厉与威严感。逨盘上约有360个字,是出土青铜盘金文字数最多的。不仅字数多,逨盘上的金文更以如诗般的语言,记述了单氏家族八代先祖辅佐十二代周王征战、治国、管理林泽的功绩。以武王伐纣,成康拓土开疆,昭王伐楚,穆王征伐四方等史实,勾勒出西周历史的大致轮廓,俨然一部家族奋斗史和半部西周史。

  

  

  周厉王真是暴君吗

  古代历史文献汇编《逸周书》有言:“杀戮无辜曰厉”。在传统历史体系中,周厉王往往被认为是继夏朝桀,商朝纣之后的第三位暴君。《史记》里周厉王的形象也相当不堪——是生活荒淫无度,搜刮民财,又压抑民意的暴君,最后激起“国人暴动”,落得个身死他乡的下场。

  或许历史真相并非如此。厉王之前,周王室的权威已大为衰落,由于世族势力的尾大不掉而政令不通,诸侯不朝。周厉王为了改变这种弱势,重建王室威严,决心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搞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效,但也引来了贵族的激烈反对,加之他经验尚浅,以至于连“国人”也反对,最后被迫出逃而亡。提供这一重历史解读的,正是源自展品“害夫簋”金文中所述。这件被誉为“簋中之王”的青铜器,一是因为与西周时期一般的簋相比,其体格更大、造型更复杂、纹饰更精美,再就是它的主人就是西周王朝第十任天子周厉王。

  青铜簋始于殷商、终于东周,在西周时期最为流行。它不但是食器,更是重要的礼器。西周时期,什么级别的人,用几个鼎几个簋,有着严格规定。《周礼》有云: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存世的西周青铜器虽多,但是属于周王所铸造的“王器”却很少。属于周厉王的王器除了害夫簋,还有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五祀害夫钟和台北故宫的宗周钟。

  秦公镈:

  秦襄公的“逆袭”之路

  西周时期,音乐与礼制密不可分,合称“礼乐”。其中一种名为“镈”的古乐器,地位尊崇,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其造型为环钮、平口,器身呈椭圆形或合瓦形。

  上世纪70年代末,陕西宝鸡太公庙村的村民在村中取土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发现秦公镈、秦公钟数件。大有来头的秦公镈这次也远道而来,其两侧扉棱由九条飞龙组成,前后扉棱由五条飞龙和一只凤鸟盘曲而成,华美大气,似有腾空之感。“我先且(祖)受天命,商(赏)宅受或(国)”,透过其上铭文135字,得知其乃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重点记录下秦襄公拥护平王东迁,获“赏宅受国”的事迹。

  世人皆知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高光时刻,却少有人知秦人一脉曾经坎坷落魄。曾经以副手身份相助大禹治水有功的大费被赐姓“嬴”,不过这并没有给嬴姓部族带来好运,反而屡被排挤至远离中原的西戎。直至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做了一件祖先梦寐以求的事情,把秦的都城东迁至汧邑,这也是秦人距离中原最近的时刻。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出数年,秦襄公带着令犬戎闻风而逃的骠骑,护卫周平王再造东周。因护驾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封地“岐以西”,与其他诸侯“通聘享之礼”。从此,秦正式建国,成为一方诸侯,并最终一统华夏筑起大秦帝国。

编辑:张洁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